本报讯(见习记者 徐斐斐)邀请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倾情献艺,吸引郑州、洛阳、许昌和安徽、山东等地戏迷前来观看……2月18日至22日,五天十二场大戏,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老应村成了戏曲爱好者的聚集地,现场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承先贤、引今贤、育新贤,探索“乡贤+”新模式。近年来,老应村深入挖掘乡贤资源,把乡贤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先后引导100多名乡贤由“东南飞”到“凤还巢”,让乡贤成为助力乡村发展的主力军。
搭建村企合作平台,探索“乡贤+产业+农户”共享模式。老应村以现有“双绑”机制为依托,以粮食烘储基地为基础,建设包含收购、烘干、加工的完整小麦产业链项目,预计助力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30万元。村里每年用村集体收入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补贴、为村民大病提供救助、向优秀大学生发放奖学金等,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搭建服务激励平台,探索乡贤兴村治村新路径。老应村不断完善乡贤宣传推介机制,表彰优秀乡贤,营造尊重乡贤、热爱乡贤的浓厚氛围,将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干的乡贤纳入“乡选村配 联育联管”的后备干部队伍,协助村“两委”共同管理事务、治理乡村,为加强村级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后备力量,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成立乡贤理事会,为家乡发展把脉开方、献智出力。老应村充分发挥乡贤资源优势,成立决策建议“智囊团”、创业致富“导师团”、纠纷处理“调解团”、乡风文明“督导组”、慈善公益“志愿队”等,定期开展各类活动,为村里办实事。整修道路、改善人居环境、助力教育发展……老应村乡贤累计出资超千万元,把“乡贤优势”转变为“乡贤经济”,赋能乡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