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星期

古今词义差异例说(三)


■周全海

13.鄙劣。现代汉语仅限于用为贬义,表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或手段卑鄙恶劣。例如:“和那个鄙劣的家伙打交道,你要小心一点儿。”古义却是个谦辞,常用于自称。例如:“此鄙劣所望于三君子也。”(曾巩《与王向书》)大意是“这就是我寄希望于三君子的事啊。”

14.变节。今一般只用于贬义,改变操守,由好变坏。例如:“他原来也是个有理想信念的热血青年,可惜后来经受不住考验变节投敌了。”古人用这个词有三种意思。其一,改过迁善。例如:“年四十,乃变节从白子友受易。”(《汉书·朱云传》)大意是“到四十岁,开始改过迁善,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易经。”其二,表示季节更替。例如:“寒圭变节,冬灰徙筩。”(萧纲《梅花赋》)寒圭,古人在节令变化时使用的一种玉制礼器。冬灰,冬天将芦苇烧成灰放在筩(一种竹编的容器)中以御寒。大意是“用寒圭测量日影就知道季节更替,春风吹来的时候,筩里的冬灰就会飞出来。”其三,改变节操,与今义相近。例如:“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屈原《九章·思美人》)大意是“想改变节操来跟着世俗随波逐流,却惭愧委屈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和志向。”

15.变通。今义为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定规则或方法步骤做出非原则性的变动。词义偏重于变。例如:“情况明摆着有了变化,你看能不能变通一下,别这样墨守成规嘛。”古义为事情因变化而通达。词义偏重于通,强调的是结果。例如:“是故法相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大意是因此可以效法的物象没有谁比天地更至高无上,想要通过变化而通达,没有什么比四季更替更值得借鉴。

16.标榜。今常用于贬义,到处宣扬,夸耀。例如:“一个稍有点成绩就标榜自己如何了不起的人,大概率是没有什么大出息的。”古义有三种用法。其一,书写匾额或榜文。例如:“所由俱为条格,标榜宣示。”(《陈书·宣帝纪》)所依据的都是律法条文,写成榜文到处张贴宣传让大家看。其二,揭示,品评。例:“为谢标榜诸义,作数百语。”(《世说新语·文学》)为了揭示品评其中多重含义,写了几百字的话。其三,略同于现代用义,夸张炫耀。例如:“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标榜。”(《后汉书·党锢传序》)天下那些仰慕其风尚的党人,相互夸张炫耀。

17.猖獗。今只用于贬义,猖狂放肆毫无忌惮。例如:“是的,光脚不怕穿鞋的,你可以猖獗一时,但难免也有踢到钢板上的时候。”古义表困窘失败。例如:“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我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和力量,就想率天下以伸张正义,但是智能谋略又实在肤浅短小,随即因此而困窘失败,以至于落得现在这样的下场。

18.猖狂。今义狂妄放肆,横行无忌。例:“欲使其灭亡,最好先让他猖狂。”古义放肆妄行,常用于自谦之词。例如:“臣是以敢复进猖狂之说。”(苏轼《制科策》)可译作,我因此才敢于再次上书说出这样放肆狂妄的建议。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