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徐斐斐 通讯员 张晨琦)今年以来,沙澧大地招商引资热潮涌。一季度,示范区通过“双节”大拜访、企业家座谈、招商引资“春季攻坚行动”,派人外出招商32次、走访企业15家,接待来访企业人员16批次,新签约项目6个,协议投资26亿元,全力冲刺招商引资开门红。
建队伍、优布局,筑牢基础架构。印发了2025年招商引资“春季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按照“两区一窗口”的新定位要求,抢抓漯河港综合提升契机,大干快上100天。围绕临港经济、冷链物流、临港科创三大产业延链补链,建强专业队伍,完善运行机制,强化资源调度,在“枢纽+交通”“枢纽+物流”“枢纽+商贸”“枢纽+文旅”等方面统筹发力,倾力打造全市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推动招商工作再上新台阶。整合招商资源,着力打造专业化、市场化、第三方三支招商队伍。划分责任区域,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大西北、大西南等地成立驻外分队。驻外分队由招商主体单位领办,抽调招商人员二十余人,全员上阵,全面出击,强力收集重点城市招商信息、拓宽招商渠道。
搭平台、提能级,推动质效提升。加强与现有商协会的合作对接,全年新对接知名企业及商协会50家以上,统筹各单位签约超亿元项目二十个以上,其中超10亿元项目4个以上。积极参加食博会、进博会、厦洽会、广交会等展会,推动一批延链补链项目签约落地。同时,加快新业态、新产业布局,找准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关键环节,推动场景应用端项目落地实施。对接玉湖冷链、新希望冷链等企业,线上线下同时发力,着力构建农产品“上通下行”的智慧冷链供应网络。深化与马来西亚豫商联合会、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会等合作,扩大国际国内“朋友圈”,帮助辖区企业“借船出海”,以外贸流量带动货运流量,打开外贸工作新局面。
强服务、展成效,树好外部形象。示范区将用好线索生成、跟踪调度、考核激励三项机制,认真做好招商项目的“日跟进、周汇总、月通报”,对发现的困难和问题每周反馈研判,对掌握的信息线索每天互通互享,让招商成效与干部使用、评优评先挂钩,让人才到招商一线历练、经费向一线倾斜,形成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招商引资的良好局面。对招商人员开展常态化专业培训,在粤港澳大湾区、川渝等地开展推介活动,展示示范区产业发展成效,培养一批能打善战的招商干部,多方聚力、乘势而上,推动招商工作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