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文博
择菜、洗菜、切菜、炒菜……3月17日,在召陵区天桥街街道漓江路社区的共享厨房,70岁的张秀英动作麻利,忙得不亦乐乎。五六年前,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张秀英加入漓江路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为托管在社区的老人和一些来此休息就餐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做饭。如今,她已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暖心大厨。
“食材都是我和其他志愿者从集市上采购回来的,肉、蛋、蔬菜都有,品种很丰富。”张秀英告诉记者,他们的服务对象老人居多,少时五六个,多时十几个。张秀英记得每名老人的饮食偏好。谁爱吃面条、谁口味清淡、谁不爱吃肉等,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她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定食谱,确保老人们吃得开心又营养均衡。
“大家爱吃面条,我们经常给他们做各种面条,如杂面条、臊子面、热干面、炝锅面、捞面条等。他们想吃啥,我们就做啥。”张秀英说,“每次看到他们吃得那么香,我就有成就感。”老人们吃完饭以后,张秀英还负责清洗碗筷,收拾锅灶。她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大家称赞。老人们每次来社区,都和她打个招呼、聊天。“她做的饭好吃。我们爱吃啥,她都记着,可贴心了。”看到记者采访张秀英,老人们纷纷夸赞。
为了保证老人们按时吃饭,张秀英每天早上6点半左右就赶到共享厨房开始忙碌,最晚时要到晚上近8点才回家。“要等所有老人都离开我再走。”张秀英告诉记者,尽管忙碌,她却感到非常开心。“忙了好,忙起来既不胡思乱想了,也顾不上玩手机了,还可以和其他志愿者说说笑笑。这样一来心情好,对身体也好。”张秀英说。
除了给老人们做饭,张秀英每周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除了做饭,我也没啥手艺,就在现场打扫卫生、搬运东西,看见啥活儿干啥活儿。”张秀英说。
“她只要有空儿,就会主动帮别人干活儿,也不求啥回报,生就一副热心肠。”和张秀英一起做饭的志愿者魏新梅告诉记者。
“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情,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能走出家门给大家做点事情,心里高兴。”张秀英说,“我现在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劲儿。只要还干得动,我会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