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 赢
“有了这台植保无人机,以后打药、追肥就方便多了。”3月22日,在舞阳县莲花镇吴李村,“00后”新农人吴哲仰抚摸着新购入的植保无人机,眼睛里充满了期待。
出生于2000年的吴哲仰,毕业于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吴哲仰在郑州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然而,这两年新闻中有关农业发展的报道,让他看到了农业现代化、科技化的广阔前景。
其实,吴哲仰对农业并不陌生。他的父亲吴朝军早先经营农资,后逐渐拓展到流转土地、种地,并经营着两家合作社。“我和家人说了回家乡做农业的想法,家人都特别支持。我们都认为,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在持续加大,新时代农业正朝着现代化、科技化大步迈进。”吴哲仰说。
2023年,吴哲仰回到家乡,决心干出一番事业。
开始种地后,吴哲仰发现单纯种植小麦和玉米收益并不理想。为了改变现状,他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模式和扩大种植规模。2024年,他扩大了花生、大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
为了学习农业知识和种植技术,吴哲仰不断“充电”。他到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了解政策与学习新技术,到先进示范村跟着种植大户实地学习种植技术。吴哲仰的爷爷说:“这孩子肯吃苦,也肯学,勤奋。我们老了,干不动了,土地交给他打理,我们放心。”
除了在种植结构上进行调整以及购买植保无人机提高工作效率,吴哲仰还积极引入新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理念,在农业领域进行创新实践。
吴哲仰养有30多头肉牛。农作物收获后,他都把秸秆收集起来,处理后作为牛的饲料,既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了养殖成本。肉牛养殖不仅消化了农作物副产品,还成了新的收入增长点。
了解到抖音平台对新农人有推流机制,吴哲仰便开始自己拍摄、剪辑、发布农业相关短视频,希望通过自媒体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农业。他还打算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展示农业生产过程,探索“农业+电商”的发展模式。“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想通过网络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农产品,把我们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吴哲仰说,他计划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形成规模,共同开拓市场。
“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管干啥都能有大作为。”吴哲仰坚定地说。当前,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还有很多像吴哲仰这样的新农人回到家乡,用知识和热情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