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星期

我市以人居环境改善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本报讯(记者 张晓甫)“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益达到20万元以上的村有636个,占比超过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488元……”3月20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组组数字证明,我市乡村集体经济呈现持续壮大的良好态势。近年来,我市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积极创新思路举措,千方百计盘活乡村资源,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经济发展互促共融。

“底子”如何铺就?我市相关部门科学有序推进“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在全面落实各级财政投入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的基础上,市财政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突出的乡镇进行奖补。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及其他社会力量回乡创业、认领项目、支持村庄环境建设。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378名乡贤回报家乡,认领人居环境整治项目26个,累计捐资3.5亿元。

怎样长效管护?“1”个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组织破解“谁来干、干什么”难题,所有村庄全部成立村级人居环境理事会;“1”个网格长统揽“六长”的责任体系破解“怎么干、谁负责”难题,全市明确各级网格长2512名、“六长”9657人;“门前三包”、评星积分和环境卫生收费“3”项制度破解“政府干、群众看”难题;用常态化检查评比、环卫监督员奖惩捆绑、群众随手拍举报奖励“3”项机制破解“常态化、保长效”难题。

近年来,我市出台“五星”支部集群建设工作方案,依托南街村红色教育基地、贾湖遗址博物馆等,打造临颍县食尚年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和舞阳县贾湖文旅示范带,形成21个精品示范村集群;发挥特色农业资源,打造了5条特色生态旅游线路,串联57个美丽乡村,植入农耕体验、非遗等业态,实现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综合收入超5亿元,构建“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创新“闲置资源+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将荒宅荒院等闲置资源整治与国土空间规划深度融合,形成“整治一处、盘活一片”的链式效应,全市累计整治“空心院”3865个、坑塘5367个;治理荒沟荒片7730处;完成68万平方米闲置厂房盘活及122个废弃校园改造。

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的运营模式,通过村级班子带动、专业团队运营、本村能人反哺等方式,推动人居环境改善、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围绕舞阳贾湖文旅文创和临颍大李康养产业,聘请浙江省乡村运营团队介入,帮助制订规划,指导整村运营,推动乡村全面发展。遴选人居环境良好、乡村资源丰富的村,培育20名懂农村、会经营、善管理的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作为乡村职业经理人开展乡村运营,推动整村发展。2024年开展乡村运营的20个村中,有1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大郭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采取“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综合赈济模式,发动群众清理杂草8万平方米、清淤1.5万立方米,发放劳务报酬240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