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霞
清明节临近,无论祭扫还是出游,选择安全文明的方式度过清明节,都是我们弘扬社会新风尚、共建美好家园的责任所在。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文明祭祀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一束鲜花,一份思念,代替了烧纸钱;一次植树,一片绿荫,承载着对先人的缅怀;讲述先辈故事,传承家风家训。孩子则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承传中华传统文明的同时,也让文明祭祀在心中生根发芽。文明祭祀,是对传统祭祀方式的传承和创新。它既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又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让我们在慎终追远中摒弃传统祭祀方式中的陋习,选择文明祭祀,让清明更“清明”。
在缅怀先人之时,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先烈。清明假期,让我们带上孩子,走进烈士陵园,献花行礼、默哀悼念,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在纪念先烈的同时,为孩子上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我们每个人铭记先烈的奉献,将他们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明时节,正是踏青旅游、领略和享受无限春光的好时候。然而,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有些市民摘花折柳、乱丢垃圾、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大煞风景,不仅损害了个人形象,还破坏了公共秩序和环境。因此,倡导文明旅游,守护绿水青山,做到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还是一种修养和素质的体现。我们应从自身做起,遵守景区规定,爱护环境,尊重他人,做一个文明的赏景人。
这个清明假期,让我们用文明的行动诠释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让缅怀之情化作前行的动力,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