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杨 光
3月25日,在舞阳县莲花镇的高标准示范田,“00后”新农人闫鑫磊正操作植保无人机,对小麦开展“一喷三防”作业(如图)。
“我们公司有8台植保无人机。最近,我们公司的飞手们很忙,每天用植保无人机为周边的种植户提供服务。”闫鑫磊说,过去没有无人机,人工打药每人每天最多8亩农田,现在一台无人机一天就可以作业500多亩,并且施肥和打药均匀。周边的种植户都主动联系他们。
闫鑫磊的父亲闫跃东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承包了1000多亩地。受父亲的影响,2021年,他毕业后回到家乡,从父亲手中接过种粮“接力棒”。在种地的过程中,闫鑫磊认识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利用所学知识对公司部分农机设备进行改造,安装了定位导航系统,能够实现自动驾驶。
“我们在手机上设置好间距、速度等参数后,播种机、收割机、旋耕机等就能自动作业,准确无误。植保无人机能自动识别地块边界,快速规划航线,实现精准施肥和打药。”闫鑫磊说,公司实行“农机服务+土地流转+土地经营+农机作业”经营模式,与周边3000多户农户签订了6600余亩农田作业协议,提高了春耕备耕效率,让种植户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