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漯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坚持“立足归集、突出使用、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严格监督”的工作方针,勇于攻坚破难题、积极创新惠民生,在助力居民住房条件改善,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01
全面推进建制扩面
缴存单位与缴存职工数量稳步增长
●2024年,实缴单位3435家,实缴职工19.94万人,分别同比增长1.18%、0.82%。
●2024年,缴存额为27.79亿元,较去年的25.78亿元增长7.8%。
缴存单位与缴存职工结构继续优化
●新开户职工中,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占62.69%,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及其他占37.31%。
●缴存职工中,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占46.25%,其他占53.75%;中、低收入占99.48%,高收入占0.52%。
02
租购并举支持缴存人住房需求
大力支持租赁住房提取
●2024年,提取金额中,住房消费提取(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租赁住房等)占60.59%,非住房消费提取(离休和退休提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提取及其他等)占39.41%。
●2024年,全市办理“租房提取”业务累计1384人次,提取金额1486.89万元。与去年相比,提取人数和提取金额分别增长71.08%和141%,大力支持了缴存人通过租房解决住房问题,充分缓解了缴存人租房支出压力,有效支持缴存人住房消费。
持续助力缴存职工“安居梦”
2024年,支持职工购建房50.26万平方米,年末个人住房贷款市场占有率为15.24%,比上年末增加1.08个百分点。通过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可节约职工购房利息支出1032.27万元。
●职工贷款笔数中,购房建筑面积90(含)平方米以下占5.33%,90—144(含)平方米占89.38%,144平方米以上占5.29%。
●职工贷款笔数中,单缴存职工申请贷款占26.93%,双缴存职工申请贷款占73.07%;购买首套住房申请贷款占83.25%,购买二套申请贷款占16.75%。
03
展现“公积金温度” 助力安居每一步
聚焦数字赋能,优化服务水平
一、深化数据共享,推进网上办理
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与多个部门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简化办事材料,推进“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推行自助服务,实现与省政务自助服务终端对接,简化服务流程,提升办事效率。加速推进网上办、掌上办,实现多数业务“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
二、深化信息化建设,加快公积金数字化转型
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加快政务平台接入,实现“退休一件事”业务联办;推行“亮码可办”,方便群众办事;推进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全业务线上办。
三、坚持底线思维,探索风险处置新机制
提升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和网络安全,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实行“公积金+政务+信用一体化”共享新模式。
聚焦主责主业,彰显“公积金担当”
一、积极优化利民惠民新政策,助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单、双缴存职工家庭的贷款额度分别从35万元、50万元提升至50万元、70万元。同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满足缴存群众对改善性住房的需求,进一步激发住房消费潜力,减轻缴存人的还贷压力,降低购房置业的成本负担。
二、多措并举推动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 “一件事” 落地见效
作为全省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 “一件事” 试点单位,我中心在全省率先完成“一件事”的测试联调及上线工作,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群众办事体验贡献了积极力量。
聚焦群众期盼,展现“公积金温度”
着力推动服务提质增效,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发展进程
●深化与合作银行协调,增设下沉服务网点,实现公积金全业务“就近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深入贯彻“减证便民”政策精神,通过引入电子档案系统,实现“一窗受理”“一窗办结”。按照“今日事今日毕”原则,推行延时服务,确保当日业务当日完成审批,减少群众跑腿次数。
●通过新举措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实行精细化管理,执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推行延时服务、容缺受理等便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