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5年4月8日 星期

淮西靖乱 力挽狂澜
——大唐中兴名相裴度传奇(上)
裴度文化园的裴度像


编者按:

3月8日,裴度像落成暨裴度文化园开园仪式在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举行。唐宪宗李纯元和年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吴元济叛乱,割据蔡州,朝廷讨伐,久攻不下。宰相裴度亲自督战,驻军郾城洄曲,遣节度使李愬雪夜奇袭蔡州,平定吴元济之乱。裴度在洄曲驻留了四个月,备受当地百姓爱戴。当地人为纪念裴度,便将洄曲更名为裴城。郾城八景之“裴城夜雨”即源于此。那么,裴度是怎样一个人呢?即日起,本报讲述大唐中兴名相裴度的传奇人生。

■文/本报记者 陈全义

图/见习记者 蔡嘉诚

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割据愈发严峻。据《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九十五)记载,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冬至,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僭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与朝廷分庭抗礼。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三月,李希烈亡故,朝廷任命陈仙奇为淮西节度使。然而没过多久,吴少诚便杀害陈仙奇,自封留后(在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所设的代理职务),后被朝廷任命为淮西节度使。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十一月,吴少诚病逝,吴少阳接任淮西节度使。元和九年(814年)九月,吴少阳身死,其子吴元济对外谎称父亲病重,假借吴少阳的名义,奏请朝廷封吴元济为留后,遭朝廷拒绝后,悍然举兵叛乱。宪宗屡次派兵征伐,均未成功,后命宰相裴度统领大军前去平叛。元和十二年(817年)十月,李愬雪夜入蔡州(今驻马店市汝南县),一举活捉吴元济,成功平定了淮西之乱。后来,裴度辅佐宪宗实现了元和中兴。

1 初涉朝堂 崭露头角

裴度(765年—839年),字中立,出生于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他的祖父裴有邻曾担任濮州濮阳县令,父亲裴溆担任过河南府渑池县丞。

贞元五年(789年),裴度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考中进士,又在博学宏辞科考试中斩获佳绩。随后,他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试,凭借出色的对策,展现出卓越的才识,被授任河阴县尉。裴度能力出众,很快升任监察御史。彼时,他心怀社稷,秘密上疏,针砭那些有权势的宠臣,言辞恳切,但违逆皇帝心意,惨遭贬黜,出京任河南府功曹。

裴度并未因此消沉,凭借自身不懈努力与出众才能,再度获得晋升,担任起居舍人。元和六年(811年),裴度以司封员外郎职务掌管拟制诏令,不久转为本司郎中,在朝堂上逐步崭露头角,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

2 出使魏博 抚慰民心

元和七年(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因其子田怀谏年幼,无力担当军政重任,府营军官们拥立小将田兴(后更名为田弘正)为留后。田兴安排心腹前往朝廷,表明魏博愿遵守国家法令,接受朝廷对官吏的任命,并正常缴纳赋税。宪宗深感欣慰,派遣裴度前往魏州宣谕旨意。

田兴的前任僭越违礼而奢侈浮华,所用的车马、服饰、房屋等均超过制度规定的标准,尤其是处理政务的厅堂,更是宽敞得过分。田兴对这种风气深恶痛绝,坚决不在那里处理政务,依旧居住在原采访使的官厅之中。不仅如此,他还恳请裴度撰写壁记,用以记述自己谦卑奉法之事。此事一出,魏博百姓心怀感激。

随后,田兴又请裴度到魏博所属的各郡县,传达皇帝诏旨。裴度每到一处,百姓都到郊外迎接。裴度圆满完成任务归来,凭借出色的表现被朝廷任命为中书舍人。

3 勇护裴寰 仗义执言

元和九年(814年)十月,裴度改任御史中丞。宣徽院五坊的小使,每年秋天到京城附近试放宫廷鹰犬行猎,所到之处,当地官吏必定盛情相邀、馈赠厚礼。小使们稍不如意,就肆意敲诈勒索,百姓畏惧他们如同强盗贼寇。早在贞元末年,这些人就很残暴蛮横,甚至在百姓家门口、水井边张设网罗,禁止百姓出入、打水,还恐吓道:“有人出入会惊吓到皇家的鸟雀。”他们还成群结伙在酒家饭店肆意吃喝,酒足饭饱后,临走时留下一箱蛇,并威胁店家:“我们用这些蛇喂养皇家的鸟雀,你们要好好照料它们。”店家唯有贿赂、低声赔罪,小使们才肯带着装蛇的箱子离开。到了元和初年,朝廷虽然多次整治这类弊病,但是小使们的惯常恶行始终不能根绝。

有一次,小使们前往下邽县。县令裴寰为人刚正严厉,对小使们的凶暴行为深恶痛绝,除了在公馆里按规定接待,其他方面一点儿也不曲意逢迎。小使们恼羞成怒,诬陷裴寰口出狂言,轻慢朝廷。这话很快传到宪宗耳中,宪宗龙颜大怒,当即下令逮捕裴寰,想要以“大不敬”之罪论处。宰相武元衡等人据理力争,试图让宪宗回心转意,可宪宗怒气丝毫未减。裴度进延英殿奏事,了解情况后极力为裴寰辩白。宪宗更加恼怒地说:“按照你的说法,如果裴寰无罪,那就处死五坊小使;如果小使无罪,那就处死裴寰。”裴度毫不畏惧,冷静回应:“论罪确实如陛下所说。但裴寰作为县令,一心顾惜陛下的百姓,怎么能治他的罪呢?”宪宗听后,脸上的怒色消散,第二天下令释放了裴寰。

4 出任宰相 临危受命

元和十年(815年)五月,因诸军讨伐吴元济进展缓慢,裴度奉旨出使蔡州行营,了解军情,并向诸军将领传达朝廷旨意。回朝后,宪宗询问各位将领的才能。裴度说:“依臣之见,李光颜深明大义,作战勇猛且富有谋略,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事。”没过几天,李光颜向朝廷上奏在时曲大破贼军。宪宗听闻后,更加叹服裴度善于识人,任命裴度兼任刑部侍郎。

彼时,朝廷对淮西用兵,震动很大。元和十年(815年)六月,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和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暗中与吴元济勾结,出面为其求情,恳请朝廷赦免吴元济。然而,朝廷坚决拒绝了这一无理请求。王承宗和李师道派人刺杀主张对淮西用兵的宰相武元衡,同时将黑手伸向了裴度。初三日,武元衡像往常一样骑马上朝,刚离开长安靖安坊东门的府邸,就遭到刺客的突袭,不幸遇害,首级被残忍割下。裴度从长安通化里的府邸出门,同样遭遇刺客袭击。刺客向裴度刺出三剑,第一剑砍断了裴度的靴带,第二剑刺中背部仅划破了内衣,第三剑微伤裴度的头部。裴度跌下马来,所幸头戴毡帽,伤得不重。刺客又挥剑追杀裴度。裴度随从王义挺身而出,与刺客展开殊死搏斗,同时大声呵斥并呼救,却惨遭刺客砍断右手。裴度跌进路边的沟中,刺客误以为他已身亡,遂停止追杀。三天后,宪宗下诏任命裴度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裴度自此登上宰相之位。

裴度刚劲正直,口才出众,尤其擅长把握施政要领。但凡他向皇帝陈述之事,皆能言辞恳切,直抵人心。此前,裴度从魏博出使归来,传达圣意时精准到位,深得宪宗认可与赞赏。从蔡州劳师返回后,宪宗对他更是器重。但由于当时武元衡主持政务,裴度的才能未能得到充分施展。京城发生刺杀宰相事件后,宪宗便将朝廷的重大决策事务托付给了裴度。当初,武元衡遇害,有人出主意罢免裴度官职,意图安抚王承宗、李师道二人。宪宗大怒道:“如果罢免裴度的官职,正中奸人下怀,朝廷的纲纪还怎么振兴?朕任用裴度一个人,就足以打败这两个叛贼了。”裴度也深知责任重大,把平定叛贼视为义不容辞的使命。

裴度因为受伤休养了二十多天,宪宗特意下诏,派卫兵在裴度私宅护卫,内宫使臣更是频繁前往他家问候探询。在任命他为宰相的前一天,宪宗宣旨特别嘱咐:“裴度无须在宣政殿参加朝会,可直接到延英殿来奏对。”待裴度入朝奏对时,宪宗对他安抚告慰备至。当时,众多盗寇肆意妄为,触犯法纪,京城内乱象丛生,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直至裴度被任命为宰相的诏书颁布,人心才逐渐安定下来。众人相信,裴度定能肩负起消灭盗寇的重任。自那以后,朝廷关于诛除盗寇的计策不断涌现,调兵遣将的行动有条不紊地展开。

元和十一年(816年),宪宗生母辞世,裴度担任礼仪使。宪宗因太后之丧无意临朝听政,遂打算依循旧例,设置冢宰一职管理各部事务。裴度进谏:“冢宰是殷、周时期六官之首,不仅执掌国家治理之重任,实际上还统摄各个部门。故而在君王居丧期间,存在百官暂时听命于冢宰的制度。然而,后代所设官职中,早已不见此称号,实不可凭空虚设。况且我朝旧例,时而设置此职,时而不设,古今制度存有差异,不必一味因循守旧。”宪宗下旨:“各部公事,暂且由中书门下处理。”裴度的建议颇受众人赞许。

王锷位列使相,暗自思量自己一生大肆聚敛财富,容易招人诽谤。于是,他主动给朝廷献上钱财两千万缗。王锷去世后,他儿子王稷家中的两个奴仆告发王稷私自更换了父亲的遗表,有意隐瞒应当进奉给朝廷的财物。宪宗听闻此事,便将这两个奴仆留在宫中,派宫内使臣去搜查王稷的财产。裴度见状赶忙进奏:“王锷去世以后,他家向朝廷进奉的财物颇为可观。如今,只因他家奴仆的告发,便对其家产予以查抄,臣实在担忧天下的将帅听闻此事后,会有人出于为自己财产考虑而心生别样想法。”宪宗听了裴度的谏言后,当天便下令让宫中使臣返回,还将那两个奴仆交由京兆府将其处死。

5 酝酿平叛 力主讨逆

元和十一年(816年)六月,蔡州行营的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兵败于铁城,朝廷上下一片震惊与惶恐。

在这之前,宪宗曾下诏,让群臣各抒己见,商量讨伐吴元济是否可行。大臣多倾向于停止用兵,主张赦免吴元济,翰林学士钱徽、萧俛的进言尤为恳切,只有裴度坚称叛贼绝不可赦。裴度上奏道:“藩镇割据之弊,犹如疾病生于腹心要害之处,若不及时根除,必将酿成大患。否则,河南、河北地区的藩镇定会借此衡量自身,或选择叛逆,或决定归顺朝廷,朝廷威严将荡然无存。”

等到高霞寓兵败消息传来,众人皆揣测皇帝必定对用兵心生厌恶,打算提议罢兵来迎合圣意。在延英殿的奏对中,宪宗神色凝重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倘若王师出战皆能所向披靡,那自古以来朝廷又何必对用兵之事有所忌惮?这般凶贼理应铲除,不应留存于世。如今,我们只探讨该不该出兵以及朝廷的决断与处置是否得当。众卿只需要在关键问题上果敢决策。若将帅任用不当,可立即撤换;兵力不足的军队,迅速加以补充接应。怎能只因一将的一时失利轻易搁置既定的平叛大计呢?”此言一出,再无人胆敢提及罢兵之事。如此,裴度平定淮西叛乱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愬、李光颜多次上奏称打败叛军。彼时,国家于淮西集结大军已历四载,粮饷供给耗费甚巨,朝廷财力不支。诸军将领却相互推诿、观望,对平叛之事轻慢懈怠,久久未有实质性战果。唐宪宗为此忧心忡忡。宰相李逢吉、王涯等三人以军队疲劳、赋税匮乏为由,力主罢兵休战,并面圣陈述利害。众人之中,唯有裴度沉默不语。宪宗见状,遂询问其看法。裴度回答:“臣恳请亲赴前线,督领军务。”第二天,众人于延英殿再度商议此事,待李逢吉等人退下后,宪宗特意单独留下裴度,问道:“爱卿当真代朕出征,平定叛乱?”裴度闻此,伏地而泣,坚定地说:“臣与那逆贼吴元济势不两立!”宪宗为之动容。裴度进言:“臣此前看过吴元济呈来的乞降表,料想此贼已然陷入绝境,只是我军诸位将领各怀心思,未能齐心协力逼迫他就范,故而他尚未彻底归降。倘若臣亲赴行营,那么诸位将领都想争立军功来巩固陛下的恩宠,剿灭此贼必指日可待!”宪宗对他大加赞许。

次日,宪宗颁下诏书:“辅佐君主之大臣,军国要事皆仰赖于其谋划。他们教化百姓,倡树良好社会风气,治理邦国,又能凭借威望,建功立业,率军出征以靖边患。故而君主与辅臣宛如一体,朝廷内外所委职责并无二致。近年来,朝廷兴兵问罪汝南,前往淮西平定叛乱,旨在革除弊政、匡正时风,安抚一方百姓。虽说已有众多人投诚求生,然而仍有据城顽抗、冥顽不灵之徒尚未被彻底翦除(《旧唐书·裴度传》为“而婴城执迷者未翦其类”),不知为何那困兽仍要拼死挣扎,穷途末路之鸟仍不愿归巢。如今再次发兵,调整策略(《旧唐书·裴度传》为“更张琴瑟”),烦劳宰相(《旧唐书·裴度传》为“烦我台席”)前往督领军务。朝议大夫、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飞骑尉、赐紫金鱼袋之重臣裴度,顺应天命而生,正是朕梦寐以求之贤相。其为人精明善辩,一心效力国家,志虑忠纯,坚定不移。身处要职,谋略深远,运筹帷幄而能定策安邦。执掌朝政之时,对四方诸事了若指掌;委以军权,必能赢得众人衷心拥戴。因此敬祈上天庇佑,择此良辰吉日,授予其丞相印绶,以彰显其尊贵名分;赐予象征诸侯权力之斧钺,以突显其使命之庄重。你当宣谕朕意、详察下情,弘扬拓展皇帝的宏图大业,激励将士,荡平逆贼,招抚孤苦无依之人,关爱抚恤受伤士卒。更何况淮西的军队,向来忠诚守节,曾为国家赴汤蹈火,立下赫赫战功,其功绩载于史册。建中(唐德宗年号)初年,他们攻克襄阳郡,擒获梁崇义。只是近来被叛贼裹挟,才失去归顺朝廷的机会。朕每每念及他们的功劳,时常渴望能抚慰他们。故而派遣辅佐大臣统领军队,实乃想保全并安抚他们,使他们皆能各安其位。爱卿奉朕之命前往,务必恭谨行事,切不可违背朕之训诫。今特任命你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蔡州刺史,充任彰义军节度、申光蔡观察等使,仍兼领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

诏书拟成后,裴度为照顾淮西行营都统、宣武军节度使韩弘的情绪,不愿加“招讨”之名,请求只称“宣慰处置使”;因这次出行兼管招抚,请求把“翦其类”改为“革其志”;因韩弘已经是都统,请求把“更张琴瑟”改为“近辍枢衡”;请求把“烦我台席”改为“授以成算”,宪宗一一应允。裴度还奏请任命刑部侍郎马总为宣慰副使,太子右庶子韩愈为彰义行军司马,司勋员外郎李正封、都官员外郎冯宿、礼部员外郎李宗闵等为两使判官书记,宪宗全部同意。

唐德宗在位时推崇暗中刺探官员的言行,朝中官员相互往来,掌管京城治安的金吾卫就会立即向朝廷禀告,故宰相不敢在私宅接见宾客。裴度深知国家正值多事之秋,面临诸多变故,急需广纳天下奇才异能之士,共商应对之策,于是请求在私宅中接待宾客。宪宗应允了裴度的请求。从此,天下的贤能才俊才有机会在宰相面前一展才华。

裴度接受任命后,在延英殿被召见奏对,上奏:“君主忧虑是臣子的耻辱,臣理当以死效命。叛贼消灭了,臣将有面君之日;叛贼不灭,臣将无颜再见陛下。”宪宗听后感慨落泪。

6 坐镇郾城 剑指蔡州

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初三,裴度出发前往淮西。宪宗下诏派神策军三百骑兵作为他的护卫,并亲自到通化门送行。裴度在楼下满含热泪辞行,宪宗赐予他珍贵的犀带,以示恩宠与期许。裴度名义上是宣慰使,实际上行使元帅的职权,且将治所(官署所在地)设于郾城。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其一,郾城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它堪称淮西政治核心蔡州的军事外围要冲,是捍卫蔡州的关键据点。掌控郾城,对于平定淮西叛乱、稳定当地局势有重要意义。其二,便于实施军事指挥。淮西战事胶着,郾城靠近战争前线,将治所设于此处,能就近指挥军事行动,针对瞬息万变的战况迅速作出反应,高效协调各方军事力量。其三,利于强化地方管控。郾城临近申州、光州、蔡州,能对周边区域形成强有力的辐射与管控效应。这使得裴度在行使职权时,政令通达四方。待裴度顺利抵达前线后,宪宗鉴于李逢吉此前屡屡阻挠平叛事宜,果断免去其宰相职务,派他出任剑南东川节度使。

裴度从京城出发后,淮西行营的大将李光颜和乌重胤便向监军梁守谦表露心迹:“裴度此来,若立下赫赫战功,对咱们可没什么好处。倒不如咱们抢先出击,赶在他前面建立功勋。”八月初六,二人贸然行动,与叛军在贾店展开激战,结果惨遭失败。

八月二十七日,裴度到达郾城,巡视抚慰各军,传达皇帝旨意。将士们备受鼓舞,士气空前高涨。当时各道军队中都由宫中宦官担任监军一职,负责督战,军队的进退不由主将决定。一旦取得胜利,监军便抢先向朝廷报捷;军队遭遇挫折时,监军会对主将肆意凌辱。裴度到了行营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弊端,随即上奏朝廷,请求撤去这些监军,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主将。这一举措深得军心,将士们无不斗志昂扬。此后,军队法令愈发严明,号令整齐划一,军队士气高涨,在之后的作战中多次取得胜利。与此同时,裴度派遣使者深入蔡州。吴元济给裴度修书一封:“近来我内心早已有了投降之意,无奈索日进在河对岸高声呼喊,让三军对我严加防备,致使我实在找不到归降的途径。”

唐邓节度使李愬麾下的李祐进言,淮西的精锐兵力皆部署在洄曲以及边境地带,而蔡州城内留守的尽是些老弱残兵,可以乘虚直捣其城,出其不意,一举擒获吴元济。李愬极为认同。十月初七,李愬差遣判官郑澥前往郾城,向裴度秘密禀报了奇袭蔡州的计划。裴度听后深表赞许:“用兵之道,若不出奇兵,便难以克敌制胜。”

7 雪夜奇袭 平定淮西

元和十二年十月初十夜晚,狂风裹挟着暴雪,天地间一片混沌。叛军因恶劣天气而放松了警惕。就在此时,李愬果断抓住战机,亲率大军在漫天风雪中强行军,向着蔡州治所悬瓠城疾驰而去。李愬的军队势如破竹,一举攻破悬瓠城。天色破晓时,吴元济被生擒。

十一日,裴度收到战报欣喜万分,当即派遣宣慰副使马总火速入城,安抚城中百姓,稳定局势。十二日,裴度手持彰义军使的符节,率领洄曲投降的一万余名士兵进入蔡州城。李愬身着戎装,以军礼迎接裴度。

裴度入城后,迅速着手处理政务,有条不紊地恢复城中秩序。蔡州百姓深受旧法令严苛之苦,旧法令规定:民众在路上相遇,不得相互交谈;夜晚严禁点蜡烛;若有人以酒食相互馈赠往来,会被以军法论处。裴度洞察到这些弊端,明确规定除了盗贼行径以及斗殴致人死亡等重罪外,其余旧法令一概废除。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蔡州百姓,终于挣脱往日的枷锁,重新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起初,裴度用蔡州的士兵担任署府卫兵。有人认为降卒刚刚归顺,人心不稳定,不可不防备。裴度笑着说:“我受命担任彰义军节度使,首恶已经被擒获,蔡州人就是大唐的子民了。”蔡州的父老乡亲无不感激涕零,申州和光州的百姓也立即平稳安定下来。

元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裴度自蔡州启程入朝,他留下副使马总任彰义军留后。当初裴度初入蔡州之时,有人心怀不轨,诬陷他没收了吴元济家的珍宝。宪宗听说后不免产生了几分怀疑,打算将吴元济原来的部将全部处死,特意授予监军梁守谦两把剑,命他即刻前往蔡州执行旨意。裴度回朝行至郾城时,恰好与梁守谦相遇。裴度便与梁守谦一同折返蔡州,并未完全依照皇帝的旨意行事,而是根据这些部将罪行的轻重,公正量刑处罚。梁守谦坚持要按照圣意执行。裴度先是上疏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又赶回朝廷面君陈述利害。十二月,宪宗下诏加封裴度为金紫光禄大夫、弘文馆大学士,赐其勋位上柱国,封晋国公,食邑三千户。

宪宗因为淮西叛贼被平定,趁着功臣李光颜等人入朝,想举行宫廷宴会以作庆贺,下诏让六军使修缮麟德殿的东廊。军使张奉国因为公费不足拿出自己的钱财来补充费用,之后还向执政大臣提及此事。裴度知情后委婉地向宪宗启奏:“陛下要营造宫殿,本就有将作监等部门负责操办,怎能让功臣破费来营造呢?”宪宗对张奉国泄露此事颇为恼怒,下令让其辞官回家。宪宗又下令疏浚龙首渠,建造凝晖殿。营造过程中,殿宇装饰得极为华丽,甚至还移栽了佛寺中的花木种植在庭院中,耗费巨大。当时,程异和皇甫镈为人奸邪狡诈,掌管着度支、盐铁费用,为了迎合宪宗,多次超额进贡钱财,助力皇帝营造宫殿。宪宗又考虑到程异、皇甫镈在平定蔡州时供给粮饷不少,于是将二人任命为同平章事。裴度在延英殿上当面向宪宗进谏:“程异和皇甫镈不过是善于管理钱粮的官吏罢了,并非能够治理天下的栋梁之才。陛下为了满足自己耳目之欲将他们提拔到宰相之位,此事引得天下人议论纷纷。臣认为陛下此举实在不妥,对陛下的圣明并无益处。还望陛下审慎考虑,妥善处置。”宪宗未纳裴度之谏。裴度不甘罢休,三次上疏,痛陈弊端,甚至请辞相位以明志,然宪宗终未省悟。

8 为民请命 心系苍生

商人张陟因拖欠五坊使杨朝汶的利息钱,为躲避追讨而藏匿起来。杨朝汶带人前往张陟家中搜查,意外翻出一本私人账本。账本上有个欠债之人名为卢载初,杨朝汶仅凭借上面的字迹,就一口咬定那是已故西川节度使卢坦的手笔,当即派人逮捕卢坦的家人。

卢坦的儿子畏惧杨朝汶的权势,不敢辩解,只好拿出自己的钱财偿还了这笔莫须有的债务。后来核查验证字迹时,发现是已故郑滑节度使卢群的笔迹。真相大白后,卢坦的儿子申诉此事,杨朝汶却蛮不讲理地说:“钱都已经上缴了,不可能再还回去。”

此事引起了御史中丞萧俛以及众多谏官的关注,纷纷上疏陈述杨朝汶的残暴蛮横行径。裴度和崔群也趁着在延英殿向宪宗奏对的机会,极力陈述此事的严重性。宪宗说:“朕正打算和你们商议东线的战事,这样的小事朕自会妥善处理。”裴度启奏:“用兵打仗固然重要,但相比之下是小事,而五坊使肆意追捕百姓才是真正的大事。军事上若处理不当,所担忧的不过是山东一地的局势,五坊使如此残暴蛮横,肆意妄为,恐怕会扰乱整个京城的秩序,动摇民心。”宪宗听了裴度这番话,心中很是不悦。

过了很久,宪宗才慢慢省悟过来,于是召见杨朝汶,厉声斥责道:“之前因为你的所作所为,让朕羞见宰相。”随即下令将杨朝汶处死。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