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4月18日 星期

沟渠连通整治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本报记者 应诗雨

“以前沟渠堵塞,一下大雨,这里的农田就成了一片汪洋,庄稼损失惨重。”近日,召陵区万金镇坡于村村民老于告诉记者,“现在好了,沟渠经过整修后排水顺畅,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农田被淹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沟渠连通整治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印发《漯河市农村沟渠连通整治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安排,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旱能浇 涝能排 洪能防

去年12月,召陵区制订了农村沟渠连通整治行动方案,进一步量化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通过打通“断头沟”,连接荒废渠,实现“沟相通、渠相连、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流、排水无阻碍”,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洪能防”。

在沟渠连通整治中,召陵区采用“机械+人工”的作业方式,对淤堵沟渠进行垃圾清理、清淤疏浚,对低洼及排水不畅的地块新挖沟渠,做到打通堵点,有效提升排水排涝能力。截至目前,全区已出动人工2800多人次、动用机械260多台次,预埋涵管220余处。在管护上,各村成立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管护队伍,以田间地块为单元,挑选责任心强的群众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沟渠日常管护。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由第三方机构参与的日常管护机制。

召陵区万金镇高度重视农村沟渠整治工作,在农田沟渠连通整治工作中成效显著。万金镇结合实际制订了农田沟渠排查整治行动方案,明确整治期限,压实村级主体责任,出台补贴标准和奖励办法,调动村级整治沟渠的积极性。“通过对各村农田沟渠进行‘地毯式’排查,分类统计沟渠情况,建立问题台账,并绘制村级沟渠水系平面图和镇级河流沟渠一张图。”万金镇镇长刘云飞说,“经排查,全镇可用沟渠136.88公里,问题沟渠117.84公里,需新挖沟渠65.3公里。”

根据排查情况,万金镇制订精准整治方案,出动机械对淤积严重的沟渠进行深挖清淤,拓宽狭窄段;出动人员对农田沟渠内的杂草、杂物进行清理,并修复破损渠堤。为了解决沟渠管护难的问题,各行政村根据情况,聘请本村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作为沟渠的管护员,开展常态化巡查,及时制止开垦沟渠种植农作物的行为。截至目前,万金镇共投入挖掘机等机械40余台,埋设管道近4公里,开挖疏通沟渠106公里。“下一步,万金镇将持续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和沟渠的排查整治工作,多方筹措资金,充分调动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筑牢我市粮食安全的根基。”刘云飞表示。

美化乡村环境

“沟渠整修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临颍县皇帝庙乡皇帝庙村村民老臧说,“现在,我们种地更有信心了。”

去年11月,临颍县提出“高标准编制水网规划、完善田间沟渠配套设施”的要求,皇帝庙乡积极响应,将沟渠连通列为全乡重点工程。“我乡采取‘机械+人工’结合的方式,对全乡19个行政村农田沟渠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皇帝庙乡人大主席刘思远说。针对排查结果,该乡制订“三步走”整治方案。第一步,清淤疏浚。调集挖掘机深挖、拓宽重点沟渠65公里,宽度从1.5米增至3米,深度从0.8米加深至1.5米,排水量是整治前的3倍。第二步,修复生态。开展垃圾清理、岸坡绿化工程,种植两万余株适宜本地生长的海棠等绿植。第三步,完善设施。新建桥涵两座,铺设涵管96处,实现“沟相连、渠相通、水循环”,着力解决了农田沟渠缺、断、浅、堵问题。

截至目前,全乡已完成沟渠整治55公里,惠及农田3.2万亩。在今年2月降雨时,新修沟渠发挥了关键作用,避免了内涝灾害,农田排涝能力显著提升。整治后的沟渠沿线与坑塘周边变成景观带,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带动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我们计划在4月底完成剩余的11公里沟渠整治,铺设好涵管,同步开展生态修复,实现整体贯通。同时,强化长效管护,制订沟渠管护细则,明确村集体、用水协会、农户三方责任,保障沟渠长期发挥作用。此外,拓展整治范围,把沟渠连通工程向农村坑塘、河道延伸,构建全域水网体系,进一步优化乡村水环境,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刘思远说。

畅通“微循环”

去年6月以来,郾城区锚定“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目标,一体推进农村沟渠连通整治及引水入村、引水入田工作,着力畅通沟渠“微循环”、连通水网“大动脉”。构建“1+6+141”三级体系,建立新挖清淤、架桥筑坝等施工清单,绘制区、镇、村三级排涝网络图,全力推进沟渠连通整治工作。目前,已完成疏浚排涝沟渠716公里、新挖沟渠15公里,建成生产桥310座、水闸22座。计划5月底前再完成80.64公里疏浚、3.62公里新挖及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畅通“微循环”,有效提升区域排涝能力。

在整治过程中,郾城区分类施治,修复干(支)渠85公里,综合改造斗渠、农渠,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疏浚沟渠112公里、清运杂物20万吨,并解决了区域水资源不均问题。同时,建立区、镇、村、网格四级管护机制,以“以电折水”收入和财政补贴保障日常维护工作。下一步,将对沟渠连通整治工程质量和进度进行全程把控,强化部门协同,以优质沟渠工程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助力农民增收。

“我市计划5月底前完成20个低洼易涝乡镇的沟渠连通整治任务,12月底前基本形成‘涝能排、洪能防’的畅通沟渠网络,同时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整治后的沟渠长久发挥作用。”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陈冲说。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