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亮 单璐玉
当前,我们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科技对国家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日益突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不断提高运用科学技术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强化国家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中,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科学技术是实现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手段,强化科技自主创新是推进国家安全治理创新的应有之义。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越强,国家的安全发展就越有保障。只有加快科技自主创新,不断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中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进而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促进国家安全。
实践中,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树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基础性、引领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围绕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关键领域,加强整体谋划和系统布局,一体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迭代应用和生态培育;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建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把事关国家安全的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通过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尤其是要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应对科技安全挑战,不断巩固国家安全的技术防线。
完善国家安全科技赋能的制度保障
要充分发挥科技在维护相关领域安全中的作用,必须进一步释放科技潜力、激发创新活力,着眼国家安全科技赋能的目标导向,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依法在战略及政策层面不断完善利于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的体制机制。
实践中,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体制机制层面有力破解影响科技发展动能不足的问题,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积极打造“科技+国家安全”创新平台,增强面向国家安全的跨系统、跨部门科技创新协同性,因时而动、因势而变,高效统筹相关科研项目、经费和人力资源,形成体系性合力。要抓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加大科技政策供给,不断完善科技政策环境,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推动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要健全科技管理服务体制,完善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通过对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的一体化配置,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更好激发科研创新动力,服务保障国家安全需要。
提升科技赋能国家安全的数智化水平
随着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家安全形势严峻复杂,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应对难度明显提升。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产生传导效应和联动效应,任何一个领域出现安全问题,都可能对整体安全造成冲击。有效驾驭各种风险挑战,保障国家大局稳定,对科技支撑保障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提高运用科学技术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能力。只有在国家安全领域充分利用高端科技成果,才能够实时感知、精准预测、准确识别、综合研判各类风险状况,有效应对复杂安全问题。
在实践层面,应针对国家总体安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渠道,促使高质量、高价值科技成果尽快落地,并将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安全领域,丰富维护国家安全的有效手段,提升国家安全现代化水平。要加快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在各类国家安全重点场景转化应用,实现安全防控灵活部署,服务和支持国家安全工作,提升应对国家安全风险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和水平。要加快数智技术领域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着力培养具备良好数智能力的高素质国家安全人才。
实践证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保证科技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围绕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科技创新进行前瞻谋划和系统部署,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更好保障国家核心利益和安全不受侵犯,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提供不竭动力。要紧盯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聚焦重大社会需求,优化重大科技设施布局,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据《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