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徙木立信,立的是执政为民的千金之诺;清风正气,吹响的是永葆初心的时代号角。中央八项规定如春雷激荡、清风涤尘,推动党风政风焕发新气象,让党群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八项规定“一子落”,带动作风建设“满盘活”,不仅重塑了党的形象,还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擦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金色名片”。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纠正“会所中的歪风”,从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实事办得如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是务实清廉还是虚与委蛇,是扑下身子还是高高在上,群众感受最真切。唯有将作风建设融入为民办实事中,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才能以公仆之诚赢得民心之暖。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文山会海、形式主义、作风漂浮……这些现象,有的如“温水煮青蛙”消解信任,有的似无形高墙阻隔民心。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整治脱离群众之弊,须以中央八项规定为镜,照透“官本位”积习,破除“特权墙”梗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身体力行、多办实事,让党心和民心贴得更紧。
当前,现代化漯河建设如火如荼,更需要优良作风的保驾护航。要坚持开门教育,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难题,接受群众监督;坚决纠治懒政怠政、推诿扯皮、加重基层负担、脱离群众的行为,敢于动真碰硬,务求工作实效。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部署、推动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中担当作为。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判作风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将心血倾注到办好省定、市定民生实事和加快建设民生项目等群众最关心的工作上,将学习教育成果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钉钉子精神破难题、促发展,在躬身服务中增进群众感情,在破解难题中锤炼过硬本领,抓好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作风是永恒的考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党员干部应当以中央八项规定为镜,常拂思想之尘、常修为民之志、常践实干之风,在新时代漯河“二次创业”的征程上,以好作风凝聚人心,以新作为书写答卷,让清风正气充盈沙澧大地,让党心民心始终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