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深入推进工会帮消费专项行动,开展工会电子会员卡消费满减、“情系职工·百万家电补贴”促消费、“置享焕新日·普惠双补贴”、“庆‘五一’·惠职工”全友家居专项普惠等活动,惠及职工5万人次、企业商户400余家,拉动消费300余万元,实现“工会搭台、企业让利、职工受益”的多赢目标。围绕稳岗就业,深入推进工会帮就业专项行动,举行春季直播带岗云招聘活动,5家重点企业提供岗位300多个;举办“人人持证 技能河南”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班,助力100多名家政服务学员提升就业技能。
聚焦“创新之城”,打造“创新工会”。围绕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以中原食品实验室、微康生物科技、叮当牛食品、亿通汽车科技为中心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加强企业间交流合作,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组织全市150多名企业工会干部参加Deepseek超级应用专题培训班,提升企业工会工作水平。围绕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创新实施市县两级“百店千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共享之家建设行动,已有246家商户加入爱“新”联盟,为快递员、外卖员提供临休、理发、爱心餐等十余项便利服务。大力推进“工”字号阵地建设,重拳出击突破两大难点。一是争取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推动市工人文化宫新建工作取得新进展,目前已会同市财政局、市二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为职工在就医、健康咨询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二是盘活市职工文化教育中心资产,6家商户成功入驻,涵盖就业、教育、职工帮扶等服务,增强工会资产服务职工能力。
聚焦“幸福之城”,打造“幸福工会”。围绕关爱职工心理健康,举办幸福人生大讲堂,邀请具有相关背景的专家学者讲授专业知识、现场答疑解惑,目前已举办98期,惠及职工7500人。围绕解决职工婚恋难题,建设“会聚良缘 爱情广场”联谊交友阵地,创新推广“固定联谊+流动联谊”模式,让联谊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工厂,为广大单身职工创造展示自我、交流互动机会。今年已举行单身职工联谊活动36次,参与职工1087人,牵手成功70对。围绕解决职工子女暑期看护难题,推动职工子女暑期爱心托管班纳入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精心部署2025年托管工作,积极谋划托育试点。围绕关心关爱劳模,全面启动2025年劳模疗休养工作,于“五一”前后,首批组织来自生产一线、技术创新、管理服务等岗位的30余名劳模参加为期7天的疗休养,把对劳模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
聚焦维权服务,打造“和谐工会”。围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工会法律服务队深入企业、项目工地进行普法讲座和法律咨询139场次;组织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定期深入企业督促检查,全面掌握用人单位贯彻落实劳动法律法规和依法用工情况。升级改造一站式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目前已接待劳动人事争议咨询600余人次,受理调解案件117件,调解成功率81.3%,帮32名农民工追回210万元欠薪,平均结案周期缩至5个工作日;开通快递员、外卖员维权调解绿色通道,先后为5名快递员、外卖员化解劳动争议。围绕打通职工“急难愁盼”诉求通道,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联合,全面启动维权、就业、婚恋、心理四大服务职工热线,累计服务职工1389人次。围绕解决职工大病致贫问题,全力推进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目前全市参保职工3.4万人,完成进度全省第一,我市在省总工会职工互助保障管理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聚焦深化改革,打造“善治工会”。坚持党建带工建,以做好市委巡察整改工作和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推动党建与工会业务深度融合,把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贯穿到工会各项工作全过程。围绕服务基层高效能治理,加强“小三级”工会建设,推进25人以上非公企业建会,今年新建基层工会35家,新发展工会会员2779人;将工会工作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在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星级社区、行业协会、主要景区、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科教文卫体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及灵活就业人员等领域或群体,探索党建带工建、服务基层高效能治理“十大模式”,有效破解资源分散、服务断层、参与不足等治理难题,获得省总工会领导充分肯定。围绕管好用好工会经费,按季度推进县区上解工会经费工作,抽审基层工会财务支出情况,并加强工会经费审计监督,确保工会经费合理合规使用。
下一步,市总工会将继续坚定扛牢“干”字当头的政治担当,围绕全市中心大局,紧盯职工“急难愁盼”,聚焦重点集中发力,开拓创新打造品牌,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实践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