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5月9日 星期

在文学的道路上,我们从不孤单
——《沙澧写手》读后

■王晓景

《沙澧写手》是“水韵沙澧”丛书之一,由漯河日报社副刊编辑陈思盈主编,收录33名副刊写手的文章,内容涵盖散文、小说、诗歌及作品赏析等,呈现了文体的丰富性;写手覆盖不同年龄、职业和背景,也呈现了写作的多元视角。

搭建平台,助力个体实现梦想。书中的写手是一群追文字的人,用热情与热爱把追到的文字排成一排又一排。这里有曾经活跃过和现在活跃着的一些身影,如李季、邢德安、安小悠、韩月琴、王春红、郎纪山、邢俊霞、张一曼、贾鹤、朱红蕾、穆丹、周桂梅等。他们有商人、有老师、有企业白领,还有退休老人和普通家庭主妇。生活中,他们坚持以笔为犁,书写不辍。如作家周瑄璞在该书序言里写的:“每一个生命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都是那么渺小、普通,但是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将自己平凡、微小之下的波澜和激情记录下来,会演变为珍贵的怀念和个例。”

写手的创作是个体活动,可能是零散、无序的,但把文学的成绩汇总起来,会变成整体、统一的。2017年初,陈思盈在《漯河日报·水韵沙澧》文艺副刊策划了《沙澧写手》专栏,五六年间推出40余名写手,经过对文章的精心筛选打磨,才有了这次的结集出版。《沙澧写手》不仅打造了一个既属于个人又属于时代的里程碑,还有目的性地创造了一种文学氛围,激发写手热情,让其持续创作出反映时代与生活的优秀作品。

展示作品,抚平生活的褶皱。美好的文字就像解药,常常在不经意间治愈了生活的疲惫。也许是因为这些文字总是能描写出那些我们未说出却又很想表达的心思和情绪;又或者,我们未尝试却又想拥有的经历和体验。《沙澧写手》这本书中,李季的文字娴熟自如,寥寥几句便有可视画面的美感;孙幸福的文字质朴淡然,充满乡趣;穆丹和安小悠的文字温婉纯净,若静花照水;周桂梅、薛桂梅的写作成长经历发人深省;陈猛猛、朱红蕾和仲信的诗歌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凸显新的审美追求;曲从俊的小说人物丰满、立意深沉……这些生活的歌者用手中的笔辛勤耕耘,使得乡村记忆与城市生活的融合能被更多的人看见。也是通过他们的写作,一些常见的地名或食物背后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为读者带来弥足珍贵的正能量。正所谓生活的烦恼与琐碎一旦经过文字的洗礼,就会变得不再那么沉重和压抑。

共鸣精神,构建集体记忆图谱。大多数作家都在书写自己的家乡、童年和青春过往,这是因为在熟悉的地方才能写好市井街巷,自己触摸过的物产才能闻到味道、看清肌理。莫言写他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写他的商州,格非写他的江南,而同一地域的33名沙澧写手或在碎片化的现代生活中捕捉诗意,或在日常琐事中反映厚重文化与情感,看似零散的日常书写,实则构成了我们同城生活的集体记忆图谱。

安小悠在《小城大爱》里写:“所有关于漯河的记忆,人或事、景或物,皆是成长河流中的一粒细沙。只要念及此,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郎纪山在《高跷世家》里详细介绍了踩高跷这种民间艺术,复原了几代人的传统文化记忆和生活记忆。还有李季的《乡村物语》、孙幸福的《舞阳豆腐》、宋守业的《那些年的取暖事儿》等,这些日常场景与烟火生活被文字赋予史诗般的气质,也重建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城市的情感连接。

《沙澧写手》的结集出版是一次探索,也是一个良好开端。它将文学创作与深入阅读以细雨润物的方式渗透到城市各个角落和群众日常生活中。

《沙澧写手》还会持续推出更多的新人新作,用身边人的文艺作品降低阅读与写作门槛,吸引更多文学爱好者参与其中,共同营造书香城市的良好氛围。该书主编陈思盈在后记中写:“许是因为草根出身,所以每每发现文学新秀我都在内心里止不住地欢喜——在文学的道路上,我们从不孤单。”

希望沙澧写手不断沉淀,以更开阔的视野、更新的创作理念,从日常琐事切入宏大命题,以微观视角解构平凡生活,在思想上传递出对人性、社会、时代的深刻洞察,为实现漯河文学新突破贡献力量。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