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 赢
“这条锦鲤得有3斤重,咱们养得好,一定能卖个好价钱。”4月29日,源汇区问十乡宋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杜松山蹲在坑塘边,双手捧起刚打捞的锦鲤,眼里满是笑意。
杜松山是漯河五高政教处副主任。2022年至今,他分别在问十乡周庄村和宋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后,他扎根基层、用心谋划,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2年11月,杜松山到周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迅速与群众打成一片。经过走访,杜松山发现,村里虽然闲置庭院多、坑塘资源丰富,但是缺乏技术与销售渠道,难以转化为发展优势。
“必须找到破局点。”杜松山暗下决心。于是,他与村“两委”干部赴天津、驻马店学习先进水产养殖技术,并引入桶罐养殖模式,在周庄村试点庭院高密度水产养殖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技术落地,他全程跟进,指导村民安装养殖设备。
2024年初,首批加州鲈鱼迎来丰收,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凭借产业兴旺的硬实力与治理有效的好口碑,2024年底,周庄村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五星”支部。周庄村党支部书记谭自安说:“杜书记是实实在在带着我们干事业的领路人。”
2024年5月初,杜松山到宋庄村开启了第二段驻村旅程。凭借丰富的经验,他对村内大小事务快速上手,将村党组织建设摆在首位。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结合,不断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在此基础上,杜松山带领该村积极推行“党员联户”机制,构建“党员包户到人、需求精准对接”的服务体系,实现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高效解决,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杜松山会同村“两委”积极盘活村内废弃坑塘,引进锦鲤养殖项目,并通过专家指导改良水质和优化养殖方法,使锦鲤养殖成为宋庄村的特色产业。
经过实地考察,杜松山发现宋庄村农业生产基础良好,但农产品销售过度依赖线下渠道,易出现滞销。受其他村庄电商直播成功案例启发,杜松山与村“两委”共同搭建了“宋庄·锦鲤线上商城”电商平台,并系统培训村民直播带货技能,涵盖选品、拍摄和直播话术等方面。通过不懈努力,目前宋庄村组建了6支直播团队,线上订单量源源不断,高峰期日销售额可达2万余元。宋庄村电商平台不仅让锦鲤、普罗旺斯番茄等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带动了周边村庄农副产品的销售。
今年1月,杜松山和村“两委”干部积极对接各地学校,将乡村振兴与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推广乡村研学活动。3月初,宋庄村研学项目正式启动。
为确保研学活动安全有序开展,杜松山全程参与各项筹备工作。每逢研学,他亲自规划参观路线,精心设计包含锦鲤喂养、番茄采摘在内的体验项目;早晨六七点赶到学校,负责学生的接送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截至目前,已有1.5万人次学生到宋庄村研学。通过研学,宋庄村的特色产业得到宣传和推广,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研学目的地。
“群众的事无小事。”杜松山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更落实在行动上。
在走访中,他发现留守老人普遍面临饮食不规律、营养难保证的问题,便与村“两委”干部谋划,创办共享食堂,为留守老人和困难群众解决一日三餐问题。
为确保食材新鲜安全,杜松山和村“两委”干部跑遍周边乡镇,对比多家供应商,最终选定资质齐全、价格合理的合作方。为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饮食需求,他反复与厨师沟通,列出每日菜单。从桌椅高度的调整,到防滑地砖的铺设,每个细节他都经过反复考量,只为让老人们吃得舒心、安心。
“我们每年都会给餐厅一定补助,就是为了让村民得到实惠,让老人既能吃好又少花钱。”
“杜书记为人踏实、潜心干事,满脑子净是好想法。”李肖科这样评价杜松山。
驻村以来,杜松山虽然晒黑了、累瘦了,但两个村庄美了、富了。如今,两个村庄产业兴旺、环境宜居,村民生活蒸蒸日上,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缓缓铺展。
“只要党组织需要我,群众信得过我,我就继续守在这片土地上,接着干。”杜松山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