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锋 董 燕
豫农优品天下行(漯河)智能化数字展销中心的直播间带货实现日均销售额120万元到300万元,全省2300多种名特优新农产品、消费帮扶产品、食药同源产品等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在“花园式工厂”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车间,一车车生活垃圾、厨余垃圾被分别投进不同的处理系统,经焚烧后发电,通过电网输送千家万户;
河南曙光汇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内,一批批输注产品从流水线下线,不仅供应全国各级医疗机构,更远销海外、出口创汇。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源汇区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聚焦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和市委为源汇区明确的“三区”(文商旅创融合中心区、智能制造集聚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定位,聚焦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现代食品、循环经济、文旅、商贸物流“4+2”重点产业,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高水平打造”的要求,坚持项目化管理、专班化推进,全力以赴创亮点、出特色,凝心聚力强攻坚,改革创新争一流,实现经济发展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以“三区”建设高质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高质量。
文商旅创融合发展 释放消费市场新动能
全国研学旅行基地、全省首批夜经济集聚区、全省4钻级智慧景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一项项国家级、省级荣誉接踵而至,4A级河上街景区成为辐射豫中南的休闲旅游首选地。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区文旅市场累计接待游客93.5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8亿元。去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944.9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源汇区文商旅创融合中心区地位彰显,文旅产业已成为驱动经济繁荣、拉动消费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聚焦市委、市政府“文化点亮城市、产业彰显特色、创新引领未来”要求,该区着力推动传统商贸业提档升级,推动新玛特、丹尼斯、长申玉广场、昌建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稳定经营,引进华豫佰佳等知名商业品牌、名店进驻,以特色美食“小创意”带火商超“大生意”,引导长申玉超市扩点布局5个连锁店,推动商贸繁荣,巩固全市核心商圈地位。
该区坚持以“旅游+”为核心支撑,统筹推进河上街景区9大类31个项目建设,系统整合河上街文旅小镇、神州鸟园、河上街运动神兽馆、中州抗战纪念馆、布衣巷特色小吃街等景点,打造“夜游、夜健、夜食、夜展、夜秀、夜娱、夜购、夜宿”八大主题场景,推出了夜游、演艺、美食、非遗、文创、灯光秀等200多个“夜”态产品,形成了规模化、集群化的夜间经济消费协同发展矩阵。其中,漯河海洋馆、天禧宴会艺术中心等项目拉动消费作用明显。作为省、市重点文旅项目,天禧宴会艺术中心项目实现了当年引进当年开工,通过艺术融合科技赋能新业态,创新“全托付·一站式”婚宴服务体系,打造沉浸式婚礼体验新标杆。围绕“打造中原特色文旅小镇”定位,持续提升漯湾古镇景区品质内涵,开发星空帐篷营地、汉服体验、沉浸式艺术婚庆等新场景、新业态,打造不同风格的网红打卡地,一期已入驻商户140余家,该景区被命名为全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省级休闲旅游街区。两大景区已成为漯河市文旅业发展的新名片。
源汇区还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新投入使用的三栋写字楼吸引颐高科技集团、豪之英科技公司等重点企业以及全网拥有千万粉丝的军事博主“听风的蚕”团队、京东电商等114家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了以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区域产业发展的新格局,致力打造豫中南直播经济新高地。全区共备案电商市场主体150户,平台类注册网店16215户,省级电子商务认定企业45家。一季度,全区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8.47亿元。
主导产业创新发展 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5月6日,河南曙光汇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改造项目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生产设备高效运转,明星单品“一次性输液器”年产量可达12亿套,单品年度营收4.2亿元,助力企业成为全省单项产品销售冠军。这是该区医疗器械产业走科技转型发展之路的代表之一。
该项目总投资6.7亿元,建设了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多功能综合生产车间,引进国内外先进全自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组装包装机、注射针组装等生产设备280多套,还建成了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科研中心,引进先进的研发设备、数据处理系统和应用软件等,打造成了具备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科研中心。河南曙光汇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河南省创新型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拥有河南省唯一一家医用输注、医用高分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研发基地;产品销量位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为全省输注行业之首。
围绕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该区以“链主”企业为引领,启动“开放招商攻坚年”活动,系统梳理并完善全区“4+2”产业链图谱。通过实行"链长+专班"工作机制,坚持“招大育强”“外引内培”相结合,持续精准招商,着力建设创新合作平台。目前,总投资15亿元的美沙瓦医疗器械产业园等一批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链条项目相继落地,推动医疗器械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输注类医疗器械产业链。同时,依托大参林、国药、诺美等重点医药物流企业,吸引更多区域性医药物流企业入驻,培育物流产业领域新经济增长点,提高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全力打造高性能医疗器械百亿级产业集群。
源汇区还以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抓手,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重点推进光电产业园、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园等“三个一批”“三个五百亿”项目建设,发挥曙光汇知康、乐通源德福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新质生产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该区还将重大制造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点,着力固链、强链、补链、延链,紧盯新材料、双创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招引了汽车导航整机设备及光电产品、荣创电子信息创新孵化园等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6个智能制造产业园已进驻微孔箔材生产基地等17个高新技术企业;3个医疗器械产业园已进驻大洲管业等19个项目,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发展到10家,2024年完成销售额40亿元。
同时,该区通过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开展“四项”对接、“万人助万企”等活动,落实服务重点企业发展十条措施、首席服务官分包机制等,实现企业开办多项业务“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表申报”,解决了企业融资、用工等需求,确保企业应享尽享惠企政策,保障项目快速推进,护航企业加速发展。
循环经济风生水起 抢滩绿色发展新领地
厂房主体规模气势恢宏,生产设备已安装调试到位,正试运营生产……5月12日,河南九昱塑胶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晓介绍,该项目是总投资111.9亿元的九昱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的一期工程,于去年3月份开工建设,项目进度、试生产均超预期提前完成,二期高分子新材料扩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高分子新材料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工业托盘生产基地。
按照“先行先试”要求,源汇区站位全市发展大局,抢抓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环保产业政策机遇,坚持系统谋划、前瞻布局,重点聚焦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垃圾、金属废料等八个门类,设置核心功能区、协同产业区、绿色生活区、发展储备区,推动产业连片集聚、集群发展,全力推动漯河生态循环经济(EOD)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致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生态经济示范区。目前,已投入运营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服务范围覆盖漯河全域,每年可处理生活垃圾约55万吨,发电量约2.3亿度;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炉渣还可以制成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实现了全市固废资源“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稳定化”的综合利用目标。
该区还成立园区运营公司,探索构建集建、融、产、配于一体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园区共建,着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力把漯河生态循环经济(EOD)产业园区打造成源汇区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目前,漯河生态循环经济(EOD)产业园已建成投入运营6个项目,新签约香港新华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等5个项目,总投资220亿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源汇区将把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全市“三城”建设和全区“三区”发展定位,解放思想求突破、改革创新促发展,以争先创优的斗志、攻坚破难的担当、务实重干的作风,聚焦特色产业培育,坚持主导产业链群建设不动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高性能医疗器械两大主导产业链,以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中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源汇新局面。
本版图片由源汇区委宣传部提供
版式/付广亚
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水城交融满城绿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