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5月17日 星期

繁育“金种子” 结出“致富果”

崔振华(右)在察看小麦长势。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这是囤麦316,抗病能力强、产量高……”5月11日,在郾城区孟庙镇王店村农业科技园的试验田里,河南省金囤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振华向记者介绍每个小麦品种的特点。

从1997年成立之初的一家小公司,到发展成为集繁育、推广、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种子公司,每一步都离不开崔振华及其团队的努力。

“育种需要反复对种子基因进行重组优化,鉴定其生产特点及抗病性、丰产性等,还要经过国家级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合格后方可进行推广。”崔振华说,培育一个新品种通常需要12年,但他们从未退缩。“公司成立以来,我们坚持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拿出5%作为科研经费,用于研究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建设基地、添置科研设施等。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拥有品种谱带分析鉴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作物品质分析等设备仪器,同时建立玉米育种室、小麦育种室等课题研究室和保存种质资源的低温恒温库。”崔振华说。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现有27名科研人员。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研发培育出优质专用玉米、小麦以及大豆等共计17个品种,产品远销安徽、江苏、湖北、河北等地,年销售小麦种1500万公斤、玉米种500万公斤、大豆种250万公斤。

多年来,河南省金囤种业有限公司坚持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我们以土地托管为契机,打造农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联盟,推行‘保姆式’农业推广新模式,提供技术和粮食回收等服务,发挥规模化经营优势。同时,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绿色农业,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崔振华说。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