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星期
河南漯河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站长张焰——
“让实用技术下到田里”


■人民日报记者 张文豪

本 报 记 者 张晓甫

“老介,辣椒长得不错。过两天该‘摘心打顶’了。”

“好嘞,俺这就准备!今年麦子能丰收,多亏您及时让俺浇水、喷药。”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王岗镇墩台李村,市级科技特派员张焰又来到村民介中山家地头。老介这130亩地里,嫩绿的椒叶从收割后的麦地里探出,白色花苞星星点点,喜人得很。

在临颍县,麦椒套种面积44万亩,仅王岗镇就有9万亩。麦田里套种辣椒,小麦能为辣椒幼苗遮阴,收割后秸秆覆盖田间,还能保墒抑草。

麦椒套种虽然“一举两得”,但掌握两种作物的习性并不容易。“村民种小麦都是好手,但套种麦椒,得掌握辣椒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不少人就犯难了。我们就是要让实用技术下到田里。”中午,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张焰在地里蹲下,拨开椒叶,对老介说,“现在是辣椒管理关键期,得适当控制水肥,压缩辣椒的生长节,提升挂果率。”

产量高不高,水肥是关键。张焰和助手从车上搬下一箱肥料,放在地头。她叮嘱老介,在辣椒坐果初期、盛果期、成熟期分3次在叶面喷施,“喷的时候如果发现病虫害,再加上杀虫剂、杀菌剂制成混合喷雾。”

“喷药、施肥的精细活儿,俺们自己真弄不了。这些年,多亏了张老师教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尝到了麦椒间作套种的甜头,介中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秋天,一亩地干辣椒收了670斤;今年收的这茬麦子,一亩打了1100斤左右。“麦子有最低收购价托底,辣椒一斤最高卖到11元呢。”

2018年,张焰被选派为漯河市级科技特派员,负责临颍县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在田间调研中,她发现不少村民知道在抗旱浇灌、病虫害预防上下功夫,但不太关注土壤肥力变化,也不了解施肥、用水的科学方法。“农户在同一地块连年种植,导致土壤营养单一、作物养分不足,小麦的产量提升不明显,种出来的辣椒品质也一般。”她说。

7年间,张焰大力普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目前,临颍县麦椒间作套种的耕地超过95%都已应用了这项技术。土壤肥力改善了,每亩地干辣椒产量由原来的500多斤提升到700斤左右。

在田间手把手指导的同时,张焰还在各类培训班上给农民讲解科技知识、宣讲惠农政策。

“我是一名新农人,种麦没多少经验。今年夏收,多亏了张老师的‘及时雨’。”90后种植户王艺鑫说,“今年天气持续干旱少雨。我按照张老师的方法给家里的80多亩麦田浇了好几遍水,有效缓解了旱情。”

5月份,查看麦田长势时,王艺鑫发现麦子生了赤霉病,正好赶上张焰给县里的种植大户上培训课,讲到了田间管理和“一喷三防”技术。“张老师不放心,还当场帮我开了一套更对症的治疗药剂。”王艺鑫说,“利用无人机喷施药剂后,赤霉病及时缓解。今年亩产1100多斤。有了张老师这样的‘科特派’,俺种粮更有底气了。”

目前在漯河,越来越多像张焰这样的“田医生”扎在田间地头。育苗、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等基地里,科技特派员的身影无处不在,传授的科技妙招让乡亲们切切实实受益。去年以来,仅在临颍县,科技特派员团队已推广科学施肥及整地技术1.8万多亩。

据《人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