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艳东)7月2日上午8点多,在郾城区李集镇政务服务大厅市场监管窗口,工作人员接过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后,对办业务的群众说:“经营证明模板在这儿,您对照着填。”办业务的群众填完表格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郾城分局李集市场监督管理所监管员李春鹏随即奔赴门店核查填报内容。“核查合格后,我们就会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李春鹏说。
记者在该政务服务大厅看到,“一件事一次办”窗口张贴着醒目的业务办理流程图。一表通办、一日办结成为常态。今年以来,李集市场监督管理所共受理群众营业执照办理、注销等事项400余件,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等200余份,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为该镇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当天,记者跟随李春鹏体验了“办证+监管”服务。“调料盒要贴标签,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店内要安装灭蝇灯,工作时要戴口罩……”在李集镇孟田大道一家餐饮店,李春鹏边检查边指导。店主说:“我是第一次开店,经验不足,原以为有这么多问题要受到处罚,没想到监管员会手把手教我整改。”这一切得益于该所推行的“三张清单”机制:一是首违免罚清单,12种轻微违法行为以整改代替处罚;二是风险预警清单,每周对全镇150余家经营主体进行隐患排查,公布隐患点;三是服务承诺清单,扫码可预约上门指导。“今年以来,我们发现和整改隐患400余个,帮助经营主体做到规范经营。”李集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张永亮说,“从罚单到清单的改变,体现了我们监管理念的转变。我们对轻微违法行为给予改正机会,就是为了让经营主体安心经营。”
“咱们的地磅属于强制性计量检测器具,按照要求每年需要检测一次,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在镇供销合作社,李春鹏检测完地磅确认称重无误后,递上一张检定证书。李春鹏说:“地磅称重有了误差,群众的劳动成果就会无形受损。”据悉,李集市场监督管理所还专门建立了地磅检测微信工作群,提醒相关人员及时检测地磅。对拒不检测的,安排专人上门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督促他们及时接受检测。目前,该镇近30家安装了地磅的经营主体全部完成检测。
“我们采用有感服务与无感监管融合模式服务经营主体,就是为了让营商环境更优!”李集镇党委书记武彦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