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7月16日 星期

织密网络 让幸福颐养全域可及


西城区新城办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正在做游戏。本报记者 姚晓晓 摄

(上接01版)

同时,为深化政企社三方协同机制,有效激发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供给,目前,全市已培育养老服务社会组织16家,专业养老服务企业30家,构建起“政府统筹+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服务主题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三级联网 养老服务近起来

养老服务好不好,“距离”是关键。我市织密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让老人在家门口找到养老港湾。

为优化服务资源配置,我市高标准建成市级福利中心1个、县级特困供养服务中心5个、适老化产品展示体验中心1个,市县两级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2个,提供流动助浴车1台,发挥资源整合、服务监管、技术支撑和业务指导作用。

目前,我市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6个,对45个乡镇养老院改造升级,31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四五”期间60%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任务。如裴城镇养老院改造后焕然一新,志愿者定期提供服务,流动助浴车每月上门,让农村老人享受贴心服务。

目前,我市已建成14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199个农村幸福院,对所有养老服务设施分级分类,全部纳入智慧养老平台管理,统一命名、统一编号、统一标识,所有养老服务点均达到有场地、有设施、有标牌、有活动、有服务、有管理的“六有”标准,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驿站。

三态融合 养老服务暖起来

7月9日中午11点30分,在西城区五台山路一小区,新城办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准时将饭菜送到了独居老人高刚的手中。

“我喜欢在家养老,但吃饭是最大的问题,去年10月我在养老服务中心订餐后,每天中午他们都准时把饭菜送来。”高刚说。

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市推出精准对接个性化服务。

我市在“居家养老”服务中,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推广上门服务项目,积极探索“邻帮邻”“亲帮亲”“老帮老”等农村居家互助模式,累计完成4364户特困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探索农村幸福院“自带食材+集体补助”“自愿缴费+政府补贴”“自己种菜+社会支持”等模式,发展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老人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服务。同时,完善“15分钟养老圈”,建设197家老年食堂并运营170家,为特定老人提供免费助浴服务。

为打造高标准的专业养老队伍,我市引进中康、颐城、安泰等知名专业养老服务品牌机构,带动培育金康等本地养老服务品牌发展,星级养老机构覆盖率超40%,高标准建设占地420亩集“医、研、教、食、旅、养”于一体的市养老产业综合服务园项目,让专业服务触手可及。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