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辖区工务段2号院、迎港巷、体委院、二轻局家属院等一批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八一路社区被评为“全省红色物业示范社区”。
“暖服务”解锁幸福密码
“社区工作人员就是我的子女。”辖区76岁的老人李毛妮在老伴去世后,不愿和子女住到一起。作为社区网格员的重点走访对象,她家的水管坏了、灯坏了,家里没煤气了,工作人员随叫随到、上门解决。
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马路街街道在创新推行“民呼我应96771”工作法(九必访、六必报、七必到、七色光、一热线)基础上,把每周二定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民服务实践日,推动全体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巡查走访,对违法建筑、安全隐患等问题督促整改,对重要社情民意及时排查上报。
聚焦“一居一品”,该街道创新打造“七色光”志愿服务品牌,成立48支志愿服务队,围绕老年、青年、少年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展“周六公益达人集市”“父母爱情光影展”“青春运动圈”“百姓大舞台”等特色活动,形成“全发展周期”社区服务体系,营造老年乐居、青年乐业、少儿乐学的良好氛围。
“云治理”激活数治动能
“我们快递员一直都是风里来雨里去,‘红色驿站’就像是我们的第二个家,累了可以过来休息一下,充充电、聊聊天,让我们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全市首家24小时运营的“365”红色驿站,不时可见快递小哥或趁闲暇为手机充电,或喝水闲聊。
怎样为小哥助力,让他们的“城市闯关”不再“卡壳”?该街道建成全市首家24小时运营的“365”红色驿站,聘请35名快递员兼任流动网格员,开展“随手助”“随手拍”“随手派”等活动,延伸网格治理触角,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依托源汇区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平台,该街道整合基层党建、民生服务、综合治理等信息资源,构建纵向贯通区、街道、社区三级,横向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立体网”。创新“互联网+公共服务+政务服务”运行模式,运用“AI源小智”小程序,实现“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志愿者接单”的闭环处置机制,确保群众诉求一键直达、服务精准投送。
在10个主要路口加装AI智能高清摄像头,该街道将小区、医院、学校、商超的监控设备并网整合,自动抓拍占道经营、垃圾满溢、火灾隐患等问题,生成AI事件推送给网格员及时处置,实现“社会治理一屏统揽,风险隐患一图掌控”。
“商圈+党建”激发城市活力
该街道积极探索“商圈+党建”互动融合,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升级,运用场景招商,深挖商业潜力,盘活昌建广场、五星电器闲置资源,全市首座3万平方米地下商业综合体昌建广场·乐享Mall顺利开业,引进华豫佰佳、天猫优品、华为授权体验店等35家品牌入驻。华豫佰佳超市日均成交客流量约1万人次,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2000万元。
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商圈治理,在昌建广场成立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推行“168”工作法,即:建强“一个”组织(专属网格党组织),用好“六支”队伍(党建人才、治安保障、执法管理、市场监管、慈善志愿、金融法务服务队),实施“八项”行动(组织共建、先锋引领、服务联动、文化浸润、平安护航、环境提升、智慧赋能、评议促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大数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消除治理盲区、激活网格效能,推动服务提质增效、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日益完善,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马路街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表示。
李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