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郭勇睿
在临颍县台陈镇祁庄村,8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到村爱心食堂,能吃上免费的早餐、午餐、晚餐。
“为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底气和资金从哪里来?”近日,面对记者的疑问,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俊涛笑着说:“爱心食堂是5月26日开张的,主要是解决村里留守老人、孤寡老人吃饭难问题而办的。食堂的开支主要由村集体收入进行补贴,其余来自爱心人士的捐赠。”
近年来,祁庄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了三喜农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带动了村民致富,进一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通过盘活闲置厂房等资源,建起了台陈镇第一个村级产业园区,以招商方式吸引多个企业入驻,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村集体经济也日益壮大;村学校撤并闲置后,村“两委”又将其改造为直播间、产品展厅、物流服务站,建成电商直播基地,使本村及周边的太空蒜、黑花生、王曲蜜薯、辣椒等特色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让田间农产品直供到餐桌、走向更大市场。
村集体有了钱,村“两委”班子结合村情,不断探索村集体经济回报村民新举措,在改善村容村貌、办好村级养老院的同时尽可能多为村民办实事。
今年春节过后,村干部在走访时发现,由于一些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的吃饭成了难题。了解这些情况后,村“两委”经过充分调研并借鉴其他村的做法,经“四议两公开”程序,决定将利用率不高的村文化大舞台进行改造,有文化活动时作为舞台,平时作为爱心食堂。
“目前,村里有30多位老人在爱心食堂固定就餐,厨师、帮厨都是村里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我们就是要让老人们吃得安心、舒心。”临近中午,吴俊涛带领记者走进爱心食堂,只见厨房内,大厨正在炒菜,志愿者忙着择菜、洗菜。
“现在,党的政策真好!我今年90岁了,能享受这生活,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李玉花老人兴奋地说。
11时30分,开饭时间到了,老人们拿着碗筷有序排队打饭、取餐,村里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为老人盛饭,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到桌上。
“集体经济壮大了,像爱心食堂这样的民生实事才能长久。”吴俊涛指着不远处新建的一个直播间说,“下一步,我们将在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收入的基础上,把爱心食堂办得更好,解决更多群众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晚年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