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沛真
“自从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系统,给庄稼浇水、施肥省劲儿多了,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量。”7月18日,召陵区青年镇种植大户侯爱民望着长势喜人的庄稼高兴地告诉记者。
近段时间,天气持续高温,农户们都忙着给农田浇水。侯爱民却不慌不忙,因为他的高标准农田里布满了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管道——滴灌带。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如同“毛细血管”,分布在田间。“滴灌带每间隔30厘米就有出水的小孔。玉米所需的水、肥从小孔不断涌出,精准地输送至庄稼根部,确保秋粮稳产增收。”侯爱民边说边蹲下身子抬起一条滴灌带展示给记者。
作为使用智慧灌溉技术的受益者,侯爱民表示,相对于传统灌溉方式,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系统优势明显。“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我可以远程控制位于田间的管道阀门。系统还能根据气象预报调整灌溉方案。”侯爱民说。
据了解,目前,青年镇已有十余家农业合作社采用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系统。
为确保技术真正落地,近年来,青年镇每年都组织农户尤其是种植大户积极学习智慧灌溉技术,还组织技术员蹲点包村,手把手教农户使用智能设备。
“设备引进来,就要让它发挥作用。”连日来,徐华明等8位技术员顶着炎炎烈日,在田间认真教农户使用智慧灌溉技术。截至目前,全镇已开展智慧灌溉培训6场,发放操作手册800余份。
庄稼喝上了水,但喝到什么程度才算最好?在青年镇纺车刘村高标准农田里,埋在土壤中的物联网传感器正实时采集墒情数据。
“过去浇水,浇到什么程度全凭农户个人主观判断。现在不一样了,有了新技术、新设备,农户只需要点开手机APP就能知道土壤的湿度了,且实时更新。如果田里缺水了,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农户该浇水了。”正大集团相关负责人王敬举指着田边的智能监测设备告诉记者。
目前,青年镇已建了8处墒情监测站,覆盖农田3000亩。
为进一步实现高标准农田的高效管护,2024年11月起,青年镇逐步给镇里的灌溉机井安装上了“智慧大脑”。农户通过手机终端,就能轻松实现智能化管护,灌溉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记者跟随青年镇相关工作人员来到一片高标准农田,只见道路一侧改造升级后的机井灌溉控制器上有详细的操作说明,农户通过刷卡或手机APP扫码付费,就能轻松选择机井进行灌溉。
“农户不用再为浇地专程跑到地里,在家通过手机等终端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完成交费、开泵、关泵等工作。”该工作人员说,农户扫码灌溉后,还能详细了解灌溉所产生的费用、使用水量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