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着力推动科技创新“顶天立地”、产业创新“强基固本”、金融创新“血脉畅通”、“三新”融合无缝对接,把中原食品实验室打造成“三新”融合的标杆。
连续举办22届的食博会,已经成为国内食品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今年5月16日至18日,以“世界眼光、中国经典、河南名品”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食博会,吸引12个国家和全国26个省区市的1268家企业参展,26932家专业采购商到会采购,层次、规模达到历届之最;共签订产业投资项目75个,投资总额372.2亿元;参展企业意向订单签订率达97%,现场交易额和线上线下意向采购额达492.6亿元。
食博搭台,文旅唱戏。第二十二届食博会期间,我市各大景区好戏连台,千机飞“只有漯河”无人机表演、“乐享四季游沙澧”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实现了“景中有美食、食中赏美景”,促进了消费升级,激发了城市活力。本届食博会成为一届集食品品牌展、创新成果汇、美食体验游等于一体的国际盛会。
推动“粮食”变“食品”、“食品”变“美食”、美食上餐桌,向“国人厨房”“世人餐桌”迭代升级……站在新起点,我市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统筹食品产业优势发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坚持食品工业、食品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四篇文章”一起做,在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中争当践行“大食物观”的领跑者。
重大项目支撑
拓展发展空间
推动高质量发展,项目是载体、重点和关键。
位于郾城区的益恒源塔格糖二期工程、临颍县的中优大健康产业园等7个百亿级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2条产业链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以来,我市坚持项目为王、链群发展,围绕“老树发新芽”“新苗成大树”,接续谋划实施“三个五百亿”重大项目,带动投资增长、产业升级,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三个五百亿”项目库共有131个项目,总投资额2591.4亿元。从投资额来看,百亿级项目7个,50亿级项目13个,5亿级项目111个,呈现出体量大、投资额高等特点。特别是今年以来,食品加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相继投产,实现了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科学布局的良好态势,项目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更足。
漯河港作为我市“三大增长极”之一,发展势头迅猛。截至今年上半年,实现货物吞吐量162.25万吨,同比增长58.46%;到港船舶922船次,同比增长6.96%。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沙澧河上游拦河闸相继建成,曾经辉煌的‘水旱码头’断航。直至2019年7月,漯河港正式开港运营,续写漯河航运辉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漯河港占地面积522.3亩,设计年货物吞吐量460万吨,规划建设11个(一期已建成9个)泊位,运送的货物包括砂石、钢板、建材、粮食、化工原料、煤炭等,货物集散覆盖河南、安徽、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十多个省区,业务辐射全国二十多个重要港口。
近年来,我市抢抓全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合作,谋划实施了漯河港扩容提升、沙颍河漯河至周口航道“四升三”、临港铁路专用线等一批重要工程项目。漯河港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速超过70%,成为全省地区性重要港口。漯河交通区位优势正加快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
作为河南省2025年水运建设的重点项目,漯河港扩容提升工程于今年5月28日正式开工。这标志着河南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迈出关键一步,为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注入新动能。
漯河港扩容提升工程总投资约27亿元,计划工期24个月,计划建设11个1000吨级散货泊位(水工结构按2000吨级船舶设计),设计通过能力为每年1825万吨,码头泊位总长780米,用地面积1037亩。该工程同步推进智能化升级,应用5G、物联网等技术打造内河航运数字化转型标杆,实现港口运营智慧化、集疏运体系高效化。
漯河港扩容提升工程完工后,漯河港将成为京港澳物流通道上的核心节点,为西北地区能源物资通江达海开辟绿色通道,推动豫中豫南地区运输“公转水”“散改集”,每年可为腹地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超亿元。
备受瞩目的平漯周高铁项目进展顺利。从今年5月10日平漯周高铁站前五标舞漯特大桥跨澧河连续梁顺利合龙,到前不久平漯周高铁项目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制梁场第300孔箱梁顺利浇筑完成……平漯周高铁漯河段项目扎实推进,为后续大规模架梁、铺轨及全线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承东启西的平漯周高铁项目,建成后将与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和郑万、京广、郑阜等多条纵横高铁通道连通,向东连通长三角城市群,向西连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我国西北地区途经中原腹地至长三角地区新的大通道。由此,漯河市十字形高铁通道形成,将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提高区域竞争力。
建设幸福漯河
增进民生福祉
从创新引领、产业支撑到文旅融合、民生改善,我市接力答好高质量发展答卷。
近年来,我市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深入挖掘贾湖、许慎、食品、商埠“四大本土文化”内涵,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快文旅产业从有向优转变,致力打造具有漯河特色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
夏夜的沙澧河畔美食飘香、灯光璀璨。“夏爽中原 老家河南”河南美食之旅宣传推广活动7月18日在我市启动。
从文化展示、推介演出到文化溯源之旅、工业旅游观摩活动,“夏爽中原 老家河南”河南美食之旅宣传推广活动全方位展现了漯河历史文化和食品名城魅力,让更多人因“食”与漯河结缘。本次宣传推广活动,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漯河是一座既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特色美食的魅力城市。”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四级调研员乔红说。
“漯河是中国食品名城。双汇、卫龙享誉世界,是我们河南的骄傲。漯河有许慎的《说文解字》,濮阳有仓颉造字。我们可以依托汉字文化,在文旅领域深化联动、共促发展,让两地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濮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副局长郭亚辉表示。
以改革之力促发展,擦亮民生底色。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重点民生工程建设,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擦亮“幸福漯河”城市品牌。
在医疗教育领域,我市持续加大投入,着力推进高水平医院、高水平高中、市养老产业综合服务园等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支撑性民生项目落地见效;抓实城市防汛排涝,37个应急提升项目完工并发挥实效;水韵沙澧综合提升工程顺利实施,让市民喝上了南水北调水;“一老一小一青壮”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服务网络更加健全;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城市建设品质不断提升,便民设施、口袋公园越来越多;构建文旅体活动矩阵成果显现,举办的一系列惠民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奋楫扬帆开新局,实干争先谱新篇。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三季度是决胜全年的关键阶段,全市上下将以更大力度抓改革开放、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建设、民生改善、文旅融合等重点工作,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以实干实绩冲刺“全年红”,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