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宏冰 实习生 段文莹 通讯员 张新义
8月5日上午8点,临颍县公安局反诈中心办公室已是一派忙碌景象。陈彦涛坐在电脑前,专注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手指不时敲击键盘调取信息。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警服肩章上,映出淡淡的光晕。
今年33岁的陈彦涛从警8年来一直奋战在刑侦一线,现为临颍县公安局反诈中心主任,负责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与防范、侦查中心研判和追逃工作。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战场上与犯罪分子较量,累计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500余人,追回群众损失数百万元,用智慧和汗水为一方百姓筑起了平安防线。
与时间赛跑及时止损
“我的钱全没了!”今年3月16日傍晚,60岁的于老太太的报警电话打破临颍县公安局反诈中心的宁静。原来,她遭遇了假冒某平台客服的诈骗。对方以“取消百万保险”为由,诱骗她进行屏幕共享,转走她31.9万元。这笔钱是老人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
接到报警后,陈彦涛立即下达指令:“立即冻结账户!”话音刚落,该中心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一场与骗子的“隔空竞速”正式开启。在电信诈骗案件中,资金转移速度以分钟甚至秒计算。晚一秒,受害人的钱就可能被犯罪分子转移,追回的希望变得渺茫。
陈彦涛手指快速敲击键盘,目光锁定每一笔资金流向。他一边协调银行启动紧急止付程序,一边指挥团队追溯资金源头。当时正值晚饭时间,办公室内,大家顾不上吃饭,连呼吸都透着紧张。大家知道,此刻与时间赛跑,就是在挽回群众的“救命钱”。
最终,他带领团队帮老人及时止损,成功追回22万元。陈彦涛说,每一次成功挽回损失背后都是无数次数据分析与线索追踪。
这样的紧急处置是陈彦涛的工作常态。2024年8月19日傍晚,辖区居民李先生报警称,他在社交软件上结识的“女友”婷婷以母亲生病为由骗走了他数万元积蓄。当发现对方发来的病历和诊断视频全是伪造的时,李先生才如梦初醒。
接到报警时,陈彦涛刚结束一天的工作。警情就是命令。他立即对该案的资金流向及嫌疑人的虚拟身份进行分析研判。由于该案涉及银行账户及社交账号众多,陈彦涛短时间内无法确定嫌疑人的真实身份。
那一夜,临颍县公安局反诈中心的灯始终亮着。陈彦涛带领团队逐条梳理资金链,比对社交账号信息,在海量数据中寻找蛛丝马迹。经过通宵研判,一个隐藏在虚拟身份背后的真实身影逐渐清晰——周口市鹿邑县的女子陈某。
8月20日凌晨5点,天还没亮,陈彦涛就带着抓捕组出发了。在车上,他反复核对嫌疑人可能藏匿的地点。当日上午9点,在鹿邑县某小区内,民警将准备外出的陈某当场抓获。从接警到破案,他们用了不到24小时。
在2023年年底公安部开展的某专项行动中,一起跨境涉诈案件令陈彦涛记忆犹新。当时,临颍县公安局反诈中心牵头主办此案,先后组织100余名警员远赴云南省临沧市将44名涉缅北电诈人员押解回临颍县。这些嫌疑人均在境外接受过系统培训,了解审讯流程,不仅拒不认罪,还故意混淆时间线、编造虚假信息,大大增加了审讯难度。
临颍县公安局反诈中心连夜牵头制订审讯应对方案:先对参与审讯的15名派出所民警进行专项培训,从心理博弈技巧到证据链构建逻辑逐条拆解要点,然后根据每名嫌疑人的涉案程度列出个性化讯问提纲。在审讯过程中,陈彦涛全程守在指挥室,利用大数据为讯问、羁押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最终,该案44名嫌疑人全部被批准逮捕,批捕率达100%,远高于全省平均批捕率。
“陈彦涛的脑子里像装了一个数据库。哪个嫌疑人有什么特征、哪笔资金有什么异常,他都门儿清。”参与审讯的民警回忆道。
多年来,陈彦涛带领团队通过短信预警、电话劝阻等方式,累计帮助疑似被诈骗群众1万余人次,为群众挽回的潜在损失难以计数。临颍县公安局反诈中心办公室墙上悬挂的数十面锦旗,每一面都记录着一个家庭“失而复得”的感动。这些锦旗是对他和团队“与时间赛跑”的最好注解。
从“追着打”到“防在先”
陈彦涛的办公桌上有一摞厚厚的案例分析记录,其中一起案件的细节令人扼腕:有群众上午因被骗10万元报案,下午竟又轻信骗子“交保证金可提现”的谎言再次转账。
“受害者大把投钱后其实已隐约察觉到遭遇诈骗,但不甘心的想法让他们想‘捞回本钱’。骗子就利用这点引诱他们越陷越深。”陈彦涛告诉记者。
这样的“二次伤害”让陈彦涛深刻意识到,反诈不能只靠“追着打”,还要“防在先”。“破案追赃重要,让群众不被骗更重要。就像治病,预防比治疗更有效。”陈彦涛说。他开始琢磨宣传的新路子——与其在会议室里宣讲枯燥的法条,不如让受害者现身说法,用真实的案例敲响警钟。
于是,“你我同心 反诈同行”系列主题视频应运而生。陈彦涛带领团队走访受骗群众,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真实经历。这些带着痛感的自述成了最鲜活的警示教材。
视频推出后在当地引发强烈反响。一名被骗70余万元的受害人一直坚称自己“没被骗”,直到看到视频中另一名被骗百万元的受害者的经历与自己的经历如出一辙才猛然醒悟,当即到公安局报案。
除了线上宣传,陈彦涛还带领团队深入学校等地举办反诈专题讲座。举办讲座时,他不讲大道理,而是播放大家喜欢看的短视频,通过真实案例拆解新骗术。在他的推动下,临颍县电诈发案率逐年下降,群众防骗意识大大增强。“预防一起案件比破获10起案件更有意义。”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大数据抓捕:让逃犯无处遁形
在追逃战场上,陈彦涛是当之无愧的数据“解码人”。面对错综复杂的线索,他总能对海量信息抽丝剥茧,让冰冷的数据“开口说话”,还原逃犯的活动轨迹。
2025年6月,陈彦涛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潜逃13年的故意伤害案逃犯陈某的行动轨迹。该案被害人已离世。陈彦涛坚定地说:“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由于陈某藏匿在监控设备较少的城乡接合部,侦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陈彦涛迅速调整侦查方向,利用无人机逐户排查。烈日下,无人机在空中盘旋。陈彦涛眼睛熬得布满血丝,仍紧盯着无人机实时传回的画面。近百户民房,他一户户标记、排除,终于在镜头中捕捉到陈某使用的电动车,精准锁定其藏身之处。民警迅速布控蹲守,趁陈某开门倒垃圾时将其抓获。面对突然出现的警察,陈某惊愕不已:“你们怎么找到这儿来了?”这句话,陈彦涛听过许多次。他抓获的逃犯几乎都想不通自己藏得这么深怎么还是被找到了。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2025年4月,陈彦涛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了潜逃12年的诈骗犯陈某山,并研判出陈某山的活动轨迹。后来,陈彦涛与专案组同事辗转舞钢、郑州、武汉多地,将陈某山抓捕归案。
从事追逃工作以来,陈彦涛抓获的潜逃时间较长的重大逃犯有30余人。仅今年以来,他就抓获了6名长期在逃人员,其中2人潜逃超过10年。为提高追逃效率,他针对每名逃犯建立详细档案,制订个性化抓捕方案,并积极与省内外相关部门人员加强协作,持续保持追逃高压态势,形成强大追逃合力。
从警8年来,陈彦涛的战场不仅在街头巷尾,还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他以键盘为枪、屏幕为盾,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中和犯罪分子交锋。因成绩突出,他曾被评为全市刑侦工作先进个人,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提到陈彦涛,民警王治文言语间满是敬佩:“涛哥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他的电脑屏幕上总是跳动着数据。他像在追着风跑,全力寻找犯罪分子的蛛丝马迹。”
从及时止损的“闪电战”到反诈宣传的“持久战”再到大数据抓捕的“精准战”,陈彦涛用8年时间证明:打击犯罪,既要有雷霆手段,也要有智慧防线。
“这条路没有终点。每破一案、每追一赃都是对这身警服最好的回答。”陈彦涛说。
本版图片由临颍县公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