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鑫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的纪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党的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从历史、理论与实践三个维度来认识把握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规律,对于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推进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之维:从党的纪律建设优秀传统中总结经验
中国共产党从百年纪律建设的历史中总结经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始终坚持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加强纪律建设中淬炼而成的。
重视纪律建设,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党从成立之初就把严明纪律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明确规定了党的组织、保密和账务等纪律;党的二大党章明确了九条纪律,提出地方组织必须宣传并执行中央决定的政治纪律;党的五大首次在党内正式文件中明确“党内纪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视政治纪律,不应将党的纪律在日常生活中机械的应用”。新中国成立后,党更加重视纪律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持续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突出“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强调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打头管总的,维护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与时俱进加强党内法规建设,织密制度的“笼子”。党始终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管党治党的重中之重,及时制定完善党的纪律规矩。党的二大章程“纪律”独立成章,系统规定党员违纪责任。党的六大党章突出强调,“严格的遵守党纪为所有党员及各级党部之最高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已先后3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制定或修订完善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纪律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强化纪律执行,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是我们党一次次战胜艰难险阻并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经验。党的五大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推动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党的不同时期,都坚持把纪律作为不可触碰的红线,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坚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坚持党纪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党纪没有例外,始终坚持纪律执行的严基调、严措施、严氛围,维护了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理论之维:开辟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建设理论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与时俱进深入推进党的纪律建设理论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建设的新境界。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纪律建设养分。中华民族注重修身律己,守纪律、讲规矩、重道德。儒家文化“克己复礼为仁”的“礼”是外部规范、行为准则的他律,“仁”是内心自觉、成德的自律,纪律约束贯穿于个人修行与社会规范中。“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等折射严明纪律规矩对治国化民的要求,规矩意识在先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无时不在。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纪律建设思想智慧相结合,汲取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正心、遵规守纪的论述精髓,多次引用“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强调党员干部要带头守住纪律底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并结合新的形势要求进行理论阐述、赋予时代内涵,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党的纪律建设奠定坚实深厚的文化根基。
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性成果。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理论。马克思在致恩格斯信中鲜明地提出了“纪律”概念,并针对当时的斗争形势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恩格斯进一步阐述“纪律是一个有成效的和坚强的组织的首要条件,是资产阶级最害怕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政党“靠纪律,只有靠纪律”,才能取得革命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聚焦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伟大实践,继承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建设理论,科学提炼总结提出了“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这一基本规律;深刻洞察“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赋予纪律建设新的时代使命;深刻阐述“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等一系列纪律建设的理念方法;还创造性提出“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等重要论述,深化运用“四种形态”,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这些重要论述,是坚持“两个结合”的理论结晶,是新时代管党治党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
实践之维:纪律建设是推进党的伟大事业的重要保障
新征程上,面对“两个大局”交织叠加的复杂形势,面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时代课题,必须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深化纪律建设,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党的伟大事业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党面临的问题越严峻复杂、目标任务越艰巨困难,就越需要加强纪律建设。面对长期存在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和“七个有之”及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等突出问题,党中央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到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把严的纪律建设要求落实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的各领域全过程,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保证。
坚持培养纪律自觉与强化纪律执行有机统一。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要求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让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让铁的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言行准则、日常习惯和行为自觉,培养“自觉的纪律”。纪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坚持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教育警醒干部知止,强化干部守纪执纪自觉性,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落地。
坚持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内在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使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为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纪律规矩意识,激发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提供了科学指引。纪律是约束党员干部言行的“紧箍咒”,也是干事创业的“护身符”。纪律既明确了不能触碰的红线,也为担当作为提供了行为准绳。把纪律建设贯穿到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全过程,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让干部在纪律的边界内拥有干事创业的充分自由和广阔空间;同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安心干事,释放纪律的治理效能,使纪律建设成为推进党的伟大事业的强大动力。
据《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