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8月28日 星期

不返贫 增收入 谋振兴


(上接01版)

做强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林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重点培育老窝镇辣椒、花生,青年镇鸭蛋、中药材,万金镇变蛋、蘑菇,召陵镇吊瓜、甘薯等地域品牌,推动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深入推进“三链同构、农食融合”,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行“五级订单”生产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依托正大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项目,积极推广正大“六统一”服务模式,着力打造绿色种植、现代养殖绿色循环产业链,构建“政府+企业+农户”共商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强化载体作用发挥,对帮扶车间、产业基地、光伏电站等增收载体实施动态监管与升级改造,确保持续发挥带富效能。

稳岗扩岗就业。动态监测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等重点帮扶群体就业状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保障。合理开发、规范管理乡村公益性岗位,用好用活各类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政策,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提供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深入推进“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强化技能提升帮扶,高质量推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创新金融赋能。精准落实金融帮扶,持续提升脱贫群众自主发展能力,激活内生动力。创新金融帮扶模式,开发“产业链金融”等定制化产品,强化信贷支持与特色产业绑定,提升脱贫群众的生产经营参与度,增强帮扶效果的持续性,让更多脱贫户和监测户享受到金融政策带来的红利。

升级消费帮扶。充分发挥消费帮扶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作用,优化消费帮扶专柜布局,建立动态淘汰机制,确保专柜高效运转。完善“1+N”消费帮扶模式,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促进消费帮扶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加强兜底保障。加强对兜底保障对象的精准动态识别,建立民政、医保、残联等部门月度数据比对机制,主动筛查未纳入保障的困难群众;丧失或无劳动能力者100%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弱劳动力群体同步衔接就业帮扶。推行“政策找人”服务模式,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政策精准匹配、主动推送,确保帮扶政策应享尽享。强化政策落地闭环,每季度开展保障政策享受率核查,设立兜底保障过渡期,防止保障断档。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