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8月29日 星期

多维发力助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本报讯(记者 熊勇力)构建“平台+网格+快反+融合+铁脚板”工作架构,实行“非接触性”执法模式,每年城市运管服务平台处置案件40万件。8月26日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传出喜人信息,《漯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是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城市运行、提高文明程度、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条例》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我市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紧盯城市管理的重点难点堵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完善机制,有力推动城市环境改善、品质提升、治理增效。

建好平台,强化支撑。围绕“党建+网格+大数据”的高效能治理模式,我市创新建设全省唯一的城管执法智慧调度系统。通过“探头站岗、鼠标巡逻”,我市对车辆停放、环境卫生、路面设施等实现了实时监控、智能识别、语音提醒和及时调度,充分发挥了基层治理高效能倍增放大作用,日最高语音纠正违规行为1000余起,80%的问题都在这个环节得到整改,未整改的问题由平台精准派发、跟踪落实,形成“发现—收集—派发—办理”完整闭环,解决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等问题。上半年,累计处置市容问题1.5万个,收集处置网络问题2.9万个。

做实网格,精细管理。强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一网统管”,落实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六情直通、四级响应”工作要求,优化单元网格人员调配、信息传递、问题处理,除部署100名专职网格采集员遍布全市各个社区外,还组织近200名市政、环卫、园林等部门业务骨干担任兼职网格员,下沉至各社区网格及专属网格,通过“亮身份、明职责”,搭建起与社区居民面对面沟通的平台,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每年城市运管服务平台处置案件40万件,推动城市管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从末端执法向源头治理升级。

快速反应,提高效能。利用“城管通”、对讲机等执法装备与平台实时联通,保障执勤人员5分钟内接受案件、20分钟内到达现场、1个小时内反馈结果,形成“发现—派件—响应—处置—反馈”的“521”全流程闭环。针对违停治理难题,依托平台实行“非接触性”执法模式,既照顾到了车主的临时停车需求,(下转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