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勇睿)“目前办理的涉嫌违法生产销售肉制品线索都有哪些?进度如何?”近日,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一纪检监察组到驻在单位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时,对问题线索进行督办。
今年以来,为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紧盯群众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动有关部门从严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行为,以扎实监督成效让群众吃得更放心。
凝聚监管合力,推动从严整治。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畜牧等部门发布公告,通过定期通报征集线索情况、共享问题线索等方式,以监督促监管。各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二十三纪检监察组督促市场监管部门聚焦冷库、烧烤店、火锅店等肉制品重点生产经营单位,深入开展暗访检查。截至目前,已责令整改38起、立案17起。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一纪检监察组督促市公安局积极与市市场监管局、市畜牧局等建立检查联动、数据联通、线索移送机制,在传导工作压力的同时及时梳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和责任清单,形成“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跟进监督—建章立制”的工作闭环,并适时会商,受理移送线索,依法立案侦查并加强类案研判,既深挖假劣食品背后的犯罪问题,又彻查背后的履职不力、作风涣散等责任问题。截至目前,该组在全市查处食品安全案件6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9处,移送失职失责问题线索2条,印发工作提示函3份,推动问题整改3个,完善制度4项。
科技赋能智慧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7月以来,市纪委监委推动市市场监管局打造“透明车间+数智冷库+可视厨房”全链条智慧监管体系,在餐饮和生产环节推进“可视厨房”“透明车间”工程建设,将后厨和车间视频信号接入智慧平台,实现24小时自动抓拍安全隐患并推送整改文书;在流通环节推进“数智冷库”工程,创新闭环管理机制。目前,全市3985家学校食堂、集中供餐单位、社会餐饮企业已实现“可视厨房”,643家食品生产企业已实现“透明车间”,38家代贮冷库和289家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大型商超、批发企业的自用冷库正在分批升级为数智冷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