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9月25日 星期

徐电超:深耕乡土 履职为民

徐电超察看蔬菜生长情况。


■文/图 本报记者 朱 红

“回顾这些年的履职过程,我深切地体会到,群众的问题是课题、群众的需求是追求,人大代表要敢于为人民群众说话,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9月20日,市人大代表,召陵区召陵镇大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电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徐电超如此说,也如此做。作为一名来自乡村的人大代表,徐电超最关注“三农”领域。当选人大代表以来,他始终以满腔热忱投身于为民服务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乡村振兴事业挥洒汗水、播种希望。

群众信得过的贴心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徐电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深知调研是连接群众与政策的“桥梁”,只有真正走到群众中间,才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知道他们的急难愁盼。

在大徐村,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村民家中,总能看到徐电超忙碌的身影。采访当天,记者见到徐电超时,他正伏在桌前,埋头记录当天和村民交流的情况。“这些天,很多村民正在卖豆角,我今天去问了问销量和价格,看大家有没有什么难处。”徐电超告诉记者。

除了记笔记,徐电超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逛大棚”。只要有空闲,他就喜欢往村民的种植大棚里钻,和村民拉家常、谈技术,遇到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就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向相关部门求助。正是这份“事事有回应”的执着,让他成了村民眼中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

深入的调研让徐电超对民情民意有了深刻、真切的了解,他也把调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建议。他提出《关于加快背街小巷改造提升的建议》。该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成为召陵镇民生实事项目。在镇、村的大力支持下,大徐村完成了道路硬化,建设了文化广场、花园等,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当好群众致富带头人

“作为村支书,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是我的责任;作为人大代表,帮群众增收致富是我的一项重要履职内容。”徐电超深知,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基。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立足大徐村实际,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

为发展大徐村集体经济,徐电超带领村民建起大棚,种植小吊瓜和蔬菜。随着小吊瓜产业的发展壮大,他又发起成立了漯河市召陵区富农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以正大、双汇及其他食品企业为依托,发展订单农业,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卖出70%以上的西瓜。目前,大徐村共有4个农民经济组织,合作社社员达200多人,年产值达4900多万元。

同时,徐电超带领村民引进优良品种、丰富种植品类,认真钻研种植技术,使大徐村从单一品种种植发展为富硒西瓜、辣椒等十余个品种的种植,带动村民收入大幅提升。

此外,大徐村还连续十几年举办西瓜文化节,向社会各界宣传推介大徐村西瓜产业,打响了“大徐西瓜”品牌。

倾力打造幸福家园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还要让村里的风气好起来。”在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同时,徐电超始终重视乡村治理和文明建设,倾力打造“村美、民富、乡风好”的幸福家园。

采访当天,记者行走在大徐村,只见民居整齐、道路整洁、环境优美。“大徐村近几年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化移风易俗,村子从里到外都有了大变化。”徐电超欣慰地说。

据了解,为破除陈规陋习,徐电超带领村民组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成员,共同制订红白理事会章程和村规民约,明确红事白事简办的标准。

为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徐电超提出实行积分制管理,将环境卫生、乡风文明、志愿服务等内容纳入积分考核,使村里的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乡风民风愈发淳朴。

根植乡土守初心,履职为民显担当。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徐电超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为群众谋福利、为家乡谋发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深耕细作。

“人大代表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会继续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使命与担当。”徐电超言辞恳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