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从材料准备到事项审批全程帮办,今年以来已累计服务580次,为企业节省大量人力、时间成本。对于企业、群众诉求,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有诉即办”专窗,安排专人负责接待、登记、转办、反馈,确保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目前已接待群众50余人次,满意率达100%。同时,开设“万人助万企”专窗,归集65项惠企政策,通过大数据精准匹配推送至企业,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安心办”
标准筑防线 监督保规范
为打造稳定、可靠的政务服务环境,经开区动态更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推动156项高频事项就近办,让企业、群众在家门口、社区里就能办成事。同时,创新引入社会监督机制,聘请20名企业家、群众代表担任政务服务监督员,对服务态度、办事效率、流程规范等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
在此基础上,经开区明确服务标准、办事效率、群众口碑“三个一流”目标,力争将办事时限再压缩20%、即办件占比提升至95%以上、“好差评”好评率保持100%,以规范化服务筑牢企业、群众的“安心墙”。
“创新办”
模式破常规 服务无边界
经开区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办”机制,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材料齐全的事项,允许企业先行承诺、后续补充材料,将审批效率提升50%。同时,推动不动产登记、医保、公积金等市级高频事项下沉至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升级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办事不出区、随时能办事”。值得一提的是,原漯河市车管所铁东业务大厅已整体迁入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并正式对外受理业务。这不仅完善了区域政务服务体系,还让企业、群众不用跨区即可办理车驾管业务。
经开区还从事项标准化、窗口一体化、服务数字化三个方面发力,构建高效审批体系。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标准,统一办理流程与材料要求;推行“一窗受理”模式,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一窗通办多件事”;加快数字化转型,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不让企业、群众重复提交材料。同时,针对工程项目报建等复杂事项,实施“容缺受理”“全流程帮办”,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审批模式落地,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
如今,良好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经开区吸引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李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