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副市长 张锦印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植树布绿正当时。
生态,是我们关注的永恒话题;植树,是我们与春天不变的约定。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中,“木”被列为“五行”之一,认为“万物莫善于木”。据《逸周书·大聚解》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先民从经验中知道森林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养成了爱护树木的习俗,甚至成为传统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孙中山先生对植树造林非常重视,后人就把他的诞辰日作为植树日,毛泽东主席更是如此,提出“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宏伟目标,这也是他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邓小平同志是义务植树的倡导者,也是义务植树的积极实践者,在他的建议下,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在法律上为每个适龄公民规定了每年植树3至5株的义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开启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征程。加强生态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与民生息息相关,造林绿化和保护森林就是改善民生、实现民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生态绿城建设,发挥漯河作为“国家森林城市”的良好基础条件,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载体,规划、搞好生态绿化建设,高标准实施城市园林绿化提升工程,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和廊道绿化等工作,真正实现森林进城、森林围城的宏伟目标。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六项重大攻坚任务”,围绕“绿满漯河,花开沙澧”主题,深化林业园林改革,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努力实现生态惠民、兴林富民,营造绿意盎然、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打造生态绿城,建设美丽漯河。
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高标准建设与廊道级别相匹配的生态防护林带,建成一定厚度的城乡绿色通道。重点对“五横三纵”(逍襄路、郾襄路、S241、宁洛高速、漯舞路,京珠高速、107国道、许泌路)及新修改造的城乡道路进行高标准绿化建设,消除空档,丰富绿化层次。对沙河、澧河、颍河、蜈蚣渠、幸福渠等河流、沟渠堤岸两侧建设、完善水源涵养林,打造“河道森林带”。依托高标准粮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实施田、水、路、林综合治理,组织实施路沟河渠绿化,修补断网,消除空档,营建防护能力强、网格规范、林带整齐的高标准林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乡镇驻地绿化、村庄绿化和农村社区绿化。围绕打造“半小时都市生态经济圈”要求,发展以用材林、特色经济林果、花卉苗木为主的绿色产业。全市10个卫星镇、13个重点镇都要建设林业生态文化园、科技园或采摘观光园。按照可持续经营理念,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加强中幼林抚育,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
大力实施城市园林绿化提升工程。新建河南省乡土植物园、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公园,提升改造许慎生态文化园、市人民公园,丰富文化内涵,突出主题特色,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和休憩环境。对部分城市主干道进行绿化提升改造,打造园林精品景观道路。对市区重要节点、重点部位,引进彩叶树种和花卉品种,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增添城市色彩。提高城市园林精细化管理水平,高标准开展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依法保护城乡绿化资源。开展城乡绿化资源普查,建立绿化资源管理动态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加强林地管理,严格控制林地消耗和流失。强化林政执法体系建设。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盗伐、毁坏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及非法经营、加工、运输、销售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从严控制审批事项,落实绿化资源保护期制度。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防灾减灾工作,全面加强美国白蛾、杨树食叶害虫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启动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中心扩建项目,加强生物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持续提升省级生物防治示范区建设水平。
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权流转机制和方式,完善信息服务、资产评估、流转交易平台,依法、自愿、有偿推进林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鼓励引导创建多种形式的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和林业合作联社,不断提高林农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开展农民林业合作组织示范体系建设工作,逐步提高林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水平。
又是一年好时节,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把植树造林、绿化家园变成自觉行动,迅速掀起声势浩大的造林绿化高潮,为建设宜居漯河,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