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法制时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3月17日 星期

全力打造法治文化“满天星”
——郾城区法治文化建设纪实
戏台前普法。
开展法治书法绘画活动。

■文/图 见习记者 薛宏冰

通讯员 于会娜

近一年来,郾城区东街的杨大伯只要有时间,总会到黄河广场去转转。“这里不仅能休闲娱乐,还能学法律知识,将法律知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在广场,这种方式非常好,我们社区居民很接受……”说起来这儿的原因和收获,杨大伯这样告诉记者。

驻足黄河广场,四周设立了法治宣传橱窗,广场东南侧有法治宣传公益广告牌,广场内的路灯也挂有各种法制宣传牌……每部分内容都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治知识,吸引了不少休闲健身的居民驻足观看。

培育法治文化,让群众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这是该治文化广场建设的初衷,也是郾城区打造法治郾城文化“满天星”中的一颗小星星,2015年,该区被授予“全省首批优秀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郾城区司法局局长孙建波介绍说,“六五”普法以来,在加强传统法治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郾城区以法治文化建设为抓手,引领全市拓展阵地、丰富作品、优化载体、创新形式、壮大队伍,形成了郾城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品牌,使法治宣传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润入百姓心田。

创新机制,夯实法治文化建设基础

为推进法治郾城建设,打造郾城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品牌,郾城区每年制订出台《在全区关于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并把法治文化建设作列入年度考核目标,并层层召开动员大会,上下联动,使大家认识到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投入,主动参与。

在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该区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把法治文化书屋和法治文化大院建设融入其中,与区文化部门联手共建了一大批法治文化书屋。在综治宣传月活动中,积极选调公证、律师、法律援助等法律工作者参与其中,宣传法律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在文化、法律、科技“三下乡”活动中,与相关部门联手,以舞蹈、小品、戏曲演出等形式开展法治文化宣传。

同时,该区让群众参与其中,利用全区各镇开展的桃花会、草莓节及农村春会、庚会,举办法治文艺戏曲演出、灯谜竞猜有奖法治活动、法律知识竞猜送法治对联等宣传教育活动,既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传播了法治文化,又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法律知识。

创新载体,提高法治文化建设效能

先后打造多个法治文化阵地,建成以郾城区人民检察院法治廉政教育基地、郾城区人民法院法治文化活动中心为亮点的50多个机关法治文化阵地,建成全市规模较大的法治文化广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法治企业宣传一条街、120个村(社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村(社区)法治文化广场……普法活动中,郾城区变理念、变形式、变载体,利用法治文化阵地普法的做法更值得一提。

为增强普法的针对性,该区在全区各乡(镇、街道)的120个行政村(社区)建设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区”为主题的“法治文化长廊”,以漫画和文字的形式对劳动合同、婚姻家庭等法律条文进行讲解,并配有知识问答和法治案例,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深化了普法宣传效果。此外,在全区各乡(镇、街道)的110个村刷写墙体宣传标语近300余条。

在农村,建设法治文化大舞台。龙城镇黑龙王庙村的法治文化大舞台广场,是村里居民休闲的地方,“大舞台隔一星期演一次节目,村民们都爱看,都说在这儿看演出能受教育。”说到法治文化大舞台的作用,黑龙王庙村党支部书记刘跃民竖起大拇指夸赞说。

在学校,建成占地约4.6万平方米,全市规模最大的郾城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其中设立法治教育展区、快乐学法活动区、模拟法庭体验区、法治作品创作区、法律知识测试区、心理辅导区、法治教育宣传长廊七大功能区。郾城区依法治区办公室定期组织中学生到该法治教育基地参观体验,让学生在听、谈、说、练的亲身体验中学习法律知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启发式教育模式。

不仅如此,“六五”普法工作中,该区还在全区范围内征集法制文化作品,营造全民参与普法的良好氛围。五年来,共征集法治文化作品300多个,其中100多幅书画作品分别获得省级和市级奖项。征集“与法同行”法治研讨征文80余篇,并汇编成册。

创新品牌,增强法治文化建设活力

“六五”普法开展以来,郾城区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法治文化建设的新载体、新形式、新品牌。

创新载体,发挥新媒体普法作用。在继续发挥郾城区手机报法律快讯栏目的普法作用外,2015年,郾城区司法局创新普法载体,充分发挥新媒体普法的作用,开辟“法治郾城”微信公众号和“郾城司法行政在线”微博账号,发布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传送普法信息,提高普法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新形式,利用多媒体普法机打造“六五”普法新平台。该区利用多媒体普法机电子化、信息化、服务化为一体的特点,将多媒体普法机设在区委大厅、辖区各大商场等显著位置,循环播放一些法治讲座、法治故事宣讲、法治案例等资料图片、视频,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能随时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小品有《刘哑巴趣事》《借款协议》《娘想回家》,电影有《公证帮你办》《赡养协议》……这些节目都非常好,很有教育意义。”说到该区的法治文艺节目,郾城区居民王大爷如数家珍。

而法治文艺也正是该区普法工作的一大品牌。为将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发挥更好的效果,郾城区司法局与该区文化局联合创作、编排、制作法治文艺节目,在全区开展“百场法治戏曲演出”和“百场法治电影放映”活动,依托市曲剧团、区老干部文艺宣传队伍及郾城电影公司,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节目,长期开展法治文化送下乡活动,深受群众喜欢。

各乡(镇、街道)也根据自己的特点成立了相应的法治文艺宣传演出队,把身边发生的法治故事编串成小品、快板、相声、诗歌等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巡回演出。通过“文化搭台、法治唱戏”,寓教于乐,让群众在观看文艺节目中接受法治教育。

不再是简单的上街法律咨询,不再是偶尔的印发宣传资料、送法下乡,不再是蜻蜓点水似的释案答疑……改变观念,用法治文化培育法治信仰,进而提升群众法治素养,养成法治思维和法治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而这也正是郾城区法治文化“满天星”建设给辖区居民带来的最大福利!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