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见习记者 李文姣
近日,市实验小学六(6)班的孩子们得到了一张荣誉证书,证书上写着:授予河南省漯河市实验小学六(6)中队“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这可不是普通的荣誉,它是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联合授予的。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国家级认可,班里的孩子们乐坏了。3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实验小学,采访了六(6)班的孩子们和他们的班主任谢迎莹。
社会实践有深度
市实验小学六(6)班共有50名少先队员。学习上,他们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生活中,他们团结友善,相亲相爱。六年来,班主任谢迎莹带领他们,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参与实践,尽己所能帮助社会,以他们的视角观察社会,用他们的爱心感动社会。
在校园里,六(6)班的孩子们参加每一次活动都力求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貌,就连课间跑操这样的小事都做得十分认真。他们列队整齐走出教室,迈着军人一样的步伐,成了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
走出校园,他们是孤寡老人的开心果,是留守儿童的好朋友,还是与雾霾抗争的“环保小卫士”。随着孩子们的年龄不断增长,谢迎莹带着他们进行的社会实践也越来越有深度。从最简单的到社区打扫卫生开始,孩子们一步步接触社会、认知社会。2014年寒假,他们以“走进漯河的春节”为主题,深入了解漯河的传统民俗,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还通过采访、宣传等形式普及环保知识,倡导市民杜绝烟花爆竹污染;2015年暑假,他们以“变废为宝 点亮生活”为主题开展班级活动,纷纷动手把家里的闲置物品进行再创造,把将要废弃的东西变成了精美的装饰品。
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们渐渐变得成熟,有了自己的视角。如今,他们已经开始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今年春节前后,漯河雾霾污染严重,孩子们在寒假自发展开一场雾霾调查。他们这次活动组织有序,调查深入,观点独到,受到了各方关注,引来一片好评。
与人为善获称赞
近两年,六(6)班的孩子们开始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去年,他们曾两次为舞阳县的贫困学校捐赠书籍达400多本;他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周边乡村的留守儿童结对联盟,不仅在每年开学之际送上用自己零花钱购买的学习用品、课外读物,还经常通过书信、电话等形式和留守儿童谈心、交流。谢迎莹告诉记者,最近他们马上要和舞钢市八台镇马庄小学的孩子们互通书信了,如果有机会她还会带着孩子们和对方互相见见面,搭建一座友谊的桥梁。
在采访中,记者还听到了一个让觉得很温暖的故事。学生王聚告诉记者,去年暑假,她和4个同学一起在河堤旁边摆了一个月的地摊,赚了200块钱。他们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买了很多文具和玩具,将其送到他们曾经慰问过的一家孤儿院。王聚说:“我们去孤儿院的时候就觉得那里的孩子特别可怜,我和几个同学想要帮帮他们。我们没觉得摆地摊很辛苦。当我们把东西送到孤儿院时,他们都很激动。”
谢迎莹告诉记者,她希望她的学生都能够成为有情有义的人。“现在的孩子知识面越来越宽,但是我觉得真正能够触动到他们心灵的东西还是需要他们亲身去体验。所以,我们组织了很多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锻炼他们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人为善。”谢迎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