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丹
春暖花开,当你走进市实验中学,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绿树成荫、鲜花丛生的清新景象。学校的橱窗和宣传栏里,一块块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板面格外引人注目。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完美结合,进一步彰显该校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这是该校再次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创办人民满意名校带来的新气象。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指引学生道德建设的方向和路标。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该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活动。
学校通过发放读本、彩页等方式,从资源上丰富学生的学习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校园、进橱窗,在学校醒目的位置挂社会主义价值观图解,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
利用校会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校园网站和微信等平台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板报比赛、演讲比赛、背诵比赛、书画展览等形式多样的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心中,形成人人学习核心价值观、认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如今,市实验中学学生道德素养明显提高,学校软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
该校将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作为切入点,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是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追求的境界。该校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熟记《中小学生守则》的每一项具体要求,在日常学习生活和校内外活动中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
开好班会。该校召开主题班会,对照《中小学生守则》内容,反思自身不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言行导向,既加深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民主管理和自觉践行《中小学生守则》的意识。
实施课程渗透。该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守则》上好品德课,提高学生践行《中小学生守则》的自觉性;结合本校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调整、制订了本校学生管理规定和行为规范细则,形成了学生行为的制度性规范。
细化常规管理。该校推行“班级值日周”制度,将环境卫生、车辆停放、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等各项常规工作的检查以班级为单位循环值日,对照评分细则逐项评分,进行考评,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
纳入学生评价。科学的评价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该校把学生学习、践行《中小学生守则》情况纳入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评选各项荣誉的重要前提。
拓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途径
开展诚信教育系列活动。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近年来,该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诚信教育活动。2014年9月,为推进诚信教育的深入发展,学校在显要位置开设诚信书屋,号召全校师生筹集图书2000余册。市图书馆对这一活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专门为该校定向捐助图书600余册。诚信书屋每周一至周五对该校学生开放。学生每次借书仅限1册,每次借阅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借书时,在借阅记录本上,学生要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学校提倡学生借书时“有借有还,诚信至上”。该校充分发挥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号召志愿者开展图书归类、整理和擦拭书柜活动,助力“诚信书屋”的良好运行。现在,诚信书屋书籍流动量已经达到一万余次,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读书渠道。更重要的是,全校学生在诚信书屋借书、读书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好的诚信教育。如今,诚信书屋已经成为市实验中学德育教育的一张名片。
设立失物招领处。学校在校园醒目处设立失物招领处,让学生丢了东西有地方找、拾到东西有地方交,以此培养学生拾金不昧的精神。该校的失物招领处全部由学生志愿者管理。志愿者定时清理橱窗玻璃,分类摆放物品。现在,该校失物招领处已成为校园内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深受广大师生欢迎,深得家长好评。
开展美德少年、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对推荐、评选出来的美德少年、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该校大张旗鼓地表彰,将其事迹和照片制成板面放在显要处宣传,以身边榜样的力量影响人、带动人、教育人。
近年来,市实验中学全体师生努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道德与法治相结合德育模式创新行动研究”实验基地”、河南省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河南省平安校园、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漯河市全市依法治市工作先进单位、漯河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文明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