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5月18日 星期

一心为民谋福祉
——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石镇胡桥村“两委”班子

■本报记者 周鹤琦

北临沙河,东接老窝镇,南靠召陵镇,曾经的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石镇胡桥村面临“三不管”的尴尬处境,脏乱差成为胡桥的真实写照。作为最基层的村民组织,胡桥村“两委”班子看到了差距,看到了问题,本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原则,以改善村容村貌为出发点,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大力推进胡桥各项工作开展,全村干部群众呈现出“心齐、气顺、劲足”的可喜局面,胡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周边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近日,记者漫步在胡桥村的大街小巷,只见村民房前屋后整洁有序,一些群众的门口还悬挂有醒目的“卫生光荣牌”。村民赵陆发家已经连续五六年获得“卫生光荣牌”。“胡桥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卫生光荣牌是荣誉,更是激励,让俺们老百姓自觉参与卫生管理的劲头更足了!”赵陆发高兴地说。

为切实改善村容村貌,胡桥村“两委”班子在示范区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专门成立了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督查,分区包片,责任到人。根据本村的现状,划分了罗赵区、胡西、胡南、胡东四个卫生区域,把工作量化、细化到村民组、到人,实行三天一小评、七天一总评,对四个卫生区实行环境整治无缝隙覆盖。同时,利用刷写墙体标语、悬挂横幅、散发公开信、定时播放广播等形式,大力宣讲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使全村形成家喻户晓、户户动手的浓厚氛围。该村还对村东、村西各200米、180米的道路两边加宽修建,由原来的4米加宽到6米,清理北街450米道路,平整路边600多平方米,新安装路灯50盏,对荒片荒坑地段立柱网片围圈,并实施了村内亮化工程,从而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村容村貌改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常抓常新。”胡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中庆告诉记者,胡桥村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参与环境整治。新上任的村主任胡铁旦,利用自家车辆,自己出钱出力,花了两万多元把村里垃圾场建成了一个干净美丽的小广场。此外,村“两委”还发动全村党员对枯树枝、白色垃圾、生活垃圾等进行了全面打扫清理。

为确保胡桥村环境卫生不反弹,胡桥村还制订了村规民约、卫生制度、保洁员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了“五好”(即好家庭、好村民、好公婆、好儿媳、好少年)评比等系列活动,使胡桥卫生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在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的同时,胡桥村在快速奔小康的路上也加快了步伐。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胡桥人通过发展温室大棚,种植西瓜、黄瓜、茄子等蔬果,绿了家园,更鼓了腰包。然而,富裕起来的胡桥人并不满足,他们先后深入我市南街村、龙堂村及新乡、洛阳、平顶山等地,不断外出“取经”学习,提高自我致富能力。

村庄美了,群众富了……胡桥村“两委”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不平凡的作为,在新时期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赶考”中,向胡桥群众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如今的胡桥,正朝着新的发展蓝图大步迈进。胡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中庆信心满怀地说,胡桥村历史悠久,留存有唐王墓、罗八缸、燕王池、莲花庵、天佑书院等众多历史遗迹,胡桥村将以此为依托,将村子逐步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观光旅游村,推动胡桥经济文化发展“两翼齐飞”。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