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左素莉)近年来,我市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大扶持力度、拓宽服务渠道、着力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8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37家、市级125家,形成了以国家级为引领、省级为骨干、市级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
认真落实扶持政策。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推动作用,2012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支农资金整合,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高标准粮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各部门要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
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省农业结构调整、省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和双汇产业化工程提升行动、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支持各级重点龙头企业建基地、上项目、搞研发、创品牌,千方百计为各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012年以来,全市共争取到省级以上各类项目扶持资金一亿多元,新培育了“喜盈盈”、“万事兴”两个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市政府又专门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列支1000万元国家农业现代示范园区建设奖补资金,重点用于奖励扶持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项目。
努力拓宽服务渠道。与工信、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
积极拓宽服务企业发展的渠道。2013年以来,联泰食品、金龙面业、南德食品、雪健面业4家企业,先后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二。2014年以来,全市共有4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入围市“工业1351”工程。中大生物、源隆肠衣、桂馥农业、亿康工贸等新兴龙头企业的后发优势日益凸显。在生物科技开发、农产品出口创汇等方面开始发挥领军作用。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发展订单购销、电子商务、集中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扩大企业营销规模,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入驻阿里巴巴·漯河产业带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760多家,带动线上线下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其中,金龙面业、三剑客奶业等4家企业被市政府认定为电商示范企业。同时,积极引导农字号企业加
强资本运作,上市进行融资,有效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目前,漯河众益达食品有限公司、漯河漯效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在“新三板”挂牌。
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积极引导各类龙头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加强战略合作,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2014年以来,成功招引了世界500强企业、世界四大粮商之一嘉吉集团与天冠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年加工60万吨小麦玉米及20万吨糖浆的食品工业园项目,引进了中农集团、晋开集团投资的16万亩高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金龙公司和湖南湘粮集团及广州客商合资建设的功能型营养挂面项目、手抓饼项目已建成投产;美宜家食品和河南实佳面粉合资建设的小麦精深加工和仓存物流建设项目均已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