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周鹤琦
图/本报记者 胡鸿丽
初夏的清晨,阳光明媚。走进位于舞阳县保和乡的丰盛生态农业种植合作社蔬菜示范园区的蔬菜大棚内,瓜果丰茂,香气扑鼻。工人们沐浴着阳光,在各个大棚间来回穿梭,或忙着采摘,或忙着搬送装箱的果品。面对丰收的果实,人人喜上眉梢。
“来来来,尝尝我们的小番茄,不打药不上化肥,纯天然有机果蔬,不用洗就能吃。”见记者前来采访,园区负责人章国磷迫不及待地摘下枝头上鲜嫩的圣女果,让记者一行“尝鲜”。
“甘甜味美,色香味俱全!”众人忍不住交口称赞。然而,让大伙儿想不到的是,离蔬菜大棚不远的地方,竟是一座养猪场。远远望去,原本格格不入的两者,而今却相得益彰,紧密结合在一起。
“别看这小小的圣女果,可是给我的养猪场帮了大忙,而圣女果之所以甘甜、水分多、后味好,也是多亏了这个养猪场。”章国磷解释说,园区投资建设了一套完整的粪污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设施,猪场的尿粪污水通过1500立方米的厌氧发酵池发酵,就变成了沼液,沼液再转换到沉淀池里陈放,陈放到一定的时间,又通过无塔供水的方式,用网管输入到大田、大棚。这样一来,沼液就取代了化肥,成为很好的有机肥料,对种植圣女果大有好处。
“今日此情此景,换到几年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章国磷坦言,他原是江西上饶人,最初端过“铁饭碗”,后下海经商,办公司、开工厂,生意红红火火。因媳妇是舞钢人,退休后一心想回老家赡养父母,他“追随”而来,机缘巧合之下在舞阳县保和乡二郎庙村投建了一个万头猪场,做起了之前从没做过的养殖业。“那时候受条件限制,养猪场污水只能排到周边的沟渠里,臭气熏天,还给当地一些养殖户饲养的牲畜带来很多疾病,村民对此意见很大。”
在如此大的发展阻力下,章国磷并没有退缩,他先后多次去沿海地区考察学习,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成效初显。2013年,我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于是,在市菜办的引导下,丰盛在搞好养猪的同时,开始大力开展大棚种植。园区蔬菜大棚从最初的30多个,逐步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个,更有钢架大棚、连栋温棚、日光温室等多种规格。在此基础上,丰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成功探索出“猪-沼-菜”的农业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形成了“养殖、种植、加工、沼气、肥料”五环产业并举和互补的生态农业良性循环模式。
“起初,我们都不懂种植技术,多亏市菜办的技术员三天两头上门指导,使园区的大棚蔬菜搞得红红火火,让我发展蔬菜示范园区更有信心了!”章国磷高兴地说。
种养结合、农牧一体化,让章国磷着实尝到了甜头。猪的粪渣可以做肥料,沼液进入发酵罐制沼气,免费输送给周边农户使用,干净卫生,养猪场也真正做到了零污染。“大棚里种的全部是有机蔬菜,也根本不用愁销路!”章国磷自豪地说。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先行致富起来的章国磷并没有忘记园区周围的父老乡亲。一方面,章国磷把周围群众的土地流转到园区,支付群众土地使用租金;一方面,吸纳群众来到园区工作,每天可挣40元~100元不等的工资。
与此同时,章国磷还积极响应我市扶贫工作精神,以扶贫攻坚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包棚到贫困户活动,即贫困户来此工作,便可参与大棚收益的分红。而且,园区大棚蔬菜种植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园区统一负责收摘和销售,参与其中的群众无任何资金风险,实现了园区蔬菜以质取胜的目的。
采访期间,章国磷的电话依旧响个不停,有订购圣女果的、有预约来此参观学习的,章国磷一一耐心答复。
对于丰盛的发展,章国磷还有着更大的“野心”:丰盛的今天只是成功的一小步,我要用科学的方法,智能化、环保化的管理方式,开展立体养殖和多样化种植,让丰盛的蔬菜种植和养殖业进一步相互促进,走出一条前景更加广阔的农牧结合新路子,带领更多群众鼓起致富的钱袋子。
舞阳县丰盛生态农业种植合作社蔬菜示范园区全貌。
园区负责人向市菜办技术人员介绍小番茄的产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