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7月1日 星期

充满汉字文化魅力的土地


■李运生

漯河这片土地,到处都充满着汉字文化的魅力。

舞阳

沙澧两弯碧水,不知清澈了千年还是万年,但我们确凿地知道,这片土地,舞水之阳,八九千年前,哺育过一片叫贾湖的文化遗存。

捕鱼养猪,古漯河人,汲自然清流,驯莽原野兽,用高度的智慧,丰润了自己的物质依存;实事证明,贾湖人有吃不完的稻,能乐陶陶地制陶,会把吃不完的稻谷发酵后制成甘醇的酒,盛放保存于自制的陶罐。

神奇的是,他们没有止步于物质裹腹,文化之花,已植根沃土、汲取清流,悄然开放。精致的骨笛,清音袅袅,飘荡了八九千年。八九千年前,在漯河古地、舞阳之属,贾湖人手把美酒,和着笛韵,欢歌跳舞。舞阳者,舞水之阳,一个“舞”字,巧妙神奇地勾勒出贾湖人历史的狂欢。

更神奇的是,他们努力在一片片龟甲或兽骨上,契刻出一个个神秘符号!难道,贾湖已不满足于物质感官,想要将自己的智慧记忆、幸福快乐,向历史的残片上永存?遗憾的是,这些莫名的契刻符号,我们至今未能破解。兴奋的是,这些刻于龟甲兽骨上的符号,存留着文字模糊的踪影。肯定的是,精细复杂堪比骨笛制作的契刻符号,绝不应是贾湖人率意为之。更肯定的是,契刻符号,与后来成熟的甲骨文一样,体现了古老汉民族的独特思维方式。

契刻符号,是不是就是汉字的雏形,我们不敢断定,但是,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已明明白白地表明,学界对漯河贾湖契刻符号的高度认可与肯定!

召陵

沙澧河水又静静地流淌了几千年,夏商变迁,春秋风云,不管是郾城古城,还是召陵会盟,一切显得那么真切而又遥远。两汉时期,古今经学纷争、汉字文化繁盛,让沙澧大地静水流深、静谧而喧腾,厚重而永恒。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如是说。

许慎,这位饱学儒士,性情淳笃,被举孝廉。他五经无双,历任南阁祭酒,再迁洨长。他亲历古今经文之争,意识到文字的重要,于是举洨长不就,退而归隐,在汝水之滨、召陵岗下,做起了又一次让“天雨粟、鬼夜哭”壮举。

整理汉字、编纂出世界第一部字典,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不算什么。但在刀刻手抄、简卷散失、谬误流传的两汉,要系统编纂出洋洋洒洒数万字的字典,谈何容易。我不知道,他要占用阅读、比照核对的竹简资料有多少,我不知道,他要用去的竹简木牍有多少。我只知道,他青灯黄卷、皓首穷经,《说文解字》历十年而草成。我只知道,性情谨严、为事慎重的许慎,写成《说文解字》后,又历二十年修改,才在病重的晚年,让儿子许冲献书皇城。

那辆牛车,载着一车重重的竹简、载着他三十年的心血、载着震烁千古的《说文解字》,从沙澧河畔、召陵冈下,吱吱呀呀地辗向洛阳京城。

从此,中国的文字方阵变得更加井然有序、生机勃勃,中国的文化天空更加绚丽多彩、精彩纷呈。许慎这位伟大的先贤,在郾漯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用个人漫长的三十年,煅铸出伟大的民族丰碑,让汉字的精魂在华夏的苍穹,飞翔三百年、三千年……

自此,汉字流变加速,汉字文化精彩纷呈,演绎出一迭迭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汉字文化剧幕。以汉字书写为根本的书法成为多变而唯美的艺术,蔡邕钟繇王羲之,一位位书法大家开始在不同时期从历史中列队走来;以汉字运用为能事的文学变得博大而丰富,魏晋风骨唐诗宋词,记载中华文明的文学宝库变得更加浩瀚华赡光耀中西古今。

临颍

汉字被艺术地曼舞成文学、汉字被神妙地挥洒成书法、汉字被精致地雕琢成碑刻,就形成历史上少有的文化“三绝碑”现象。“三绝碑”全国多处,漯河临颍繁城的“三绝碑”最早。

临颍繁城“三绝碑”,是《说文解字》成书百年后,汉魏政权禅让更替的文字见证,是汉字文化对历史真实永恒的艺术映像。

夕阳的金光里,我们登越受禅台,走近“三绝碑”,隔着两千年的时空,观看了一幕独特的历史流变。

上古尧舜禹的禅让令人神往,但那只是遥远的传说。历史上禅让的记载,确有那么几笔,但是,这所有的禅让,唯独这次来得最为隆重、最为真切,记载翔实、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我不怀疑曹丕导演的禅让背后,藏着一大把虚伪,但气势宏伟、坚强伫立至今的受禅台,说明这次禅让活动进行得多么优雅从容。权力的杖柄,让多少人垂涎不已,它无边的魔力,让中原一次次流血漂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绝不仅仅是曹操诗歌的夸张。但这次禅让,却真正做到了权力的和平过渡交接,尽管刘协决不可能那么心甘情愿地交权,最终却在“天意”和“民意”面前,恭恭敬敬地交权了。四百年的大汉政权降下了帷幕,虽然悲壮,却避免了再次流血漂橹、生灵涂炭。

有趣的是,禅让的经幡,一经曹丕祭起,就在中国历史上花开花谢几百年。自公元220年汉献帝禅让皇位于曹丕,到公元965年后周皇帝禅让皇位于赵匡胤,尤其是中间三国两晋南北朝,禅让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成了此开彼谢、彼谢此开的繁花。虽然花开花谢间,仍少不了腥风血雨,但禅让,却让这段繁复的历史,少了几缕冤魂,多了几分可爱。

曹丕皇帝的丰功伟绩,就用奇妙的汉字,组成华丽的文章,写成绝伦的书法,华美地镌刻在献帝庙内的两通石碑上,世人誉之“三绝碑”。

我们实在感慨于这两通三绝古碑。司空王朗的撰文,用华美的文字,歌颂了一件划时代的禅让盛事,辞妙论深,气势磅礴。尚书梁鹄,用遒劲的笔法,奉献了一手绝世好字,绝对的书法翘楚。侍中钟繇,这位楷书鼻祖,用刻刀镌就1800年风华,每个笔划,都浸润着年代的风烟。

可以说,汉字经许慎整理后,流变加快,效能大增,两通“三绝碑”就是极好体现。在这里,汉字真正彰显了“王政之始”、“前人垂后”、“后人识古”的功能。三绝碑,用汉字将禅让盛事推到一个新高度,为当代和后世,平息了多少纷争,减少了多少流血,王政之始的要义,得到了诠释和体现!汉字由篆而隶、由隶而楷,流变加速,书法大家开始群星灿烂,“三绝碑”是汉字书法文学灿烂星河中绝亮的一颗。

郾城

驱车郾城,在郾城实验中学校内,见到了彼岸寺经幢,即“龙塔古篆”。

彼岸寺,汝水北岸规模宏大的一座寺庙,最早建于何年,在战火中历经几多浩劫,已不可知。但可知的是,韩愈、杜甫、刘长卿、苏轼、苏辙、元好问等文化大家都曾驻足过郾城;可知的是,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契宗大师募捐重修彼岸寺,为作纪念,修起了矗存至今的“龙塔古篆”。

龙塔古篆造型古朴、浮雕生动逼真,碑文小篆字形优美、线条流畅圆润,是超越佛教艺术的文化珍品。

北宋时期,楷书已成为书界正统,但这座碑铭,却用古朴优美的小篆镌刻,令人有些费解。也许因为小篆笔画复杂、形式奇古、形体优美?也许因为小篆承古载今、内涵意韵深厚?

但我更愿意相信,浩淼的历史长河与广袤的中原大地,偶然与必然间,在彼岸寺相撞,在龙塔古篆的经幢上打了个大大的坚实的结!

自古及今,汝水东流北构,蜿蜒十华里,浇灌滋润许慎墓园的青青翠柏。公元976年~983年,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许慎故里,郾城汝水北岸,龙塔古篆即彼岸寺经幢建造。公元986年,北宋太宗雍熙三年,徐铉等人奉诏校定《说文解字》,皇命亲诏,徐校《说文解字》,成为一千多年来影响最大、最为完善的《说文解字》版本,许慎及《说文解字》在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不能不说,许慎故里修建佛教经幢,镌刻用篆文而非楷书,与许慎这位先贤有一定联系。

小篆如屹立千古的长城一样、是强悍秦王朝的精血结晶。小篆形体,体现了汉字的一切规律,体现了汉字结构的全部精神。而正是许慎,用一部《说文解字》,将小篆进行了系统而规律的整理。自此之后,汉字更变得井然有序,光华灿烂。文化高度发达的北宋,对许慎及《说文解字》认识深刻、崇拜有加,是极其自然的事儿。

本为纪念重修彼岸寺而修建的佛塔,其意义已远超佛教。古塔古篆,与《说文解字》的小篆相互印证,与“三绝碑”的隶楷相互映衬,使漯河汉字文化的天空更加闪亮。

而今,贾湖一汪静水不语,一园绿荫深深,它用静寂得近乎荒僻的深沉,传递着古老的厚重,如同简洁的契刻符号。许慎墓园那抔宁寂的黄土,早已定格为汉字文化的绝对圣地,接受着文明的膜拜。“三绝碑”深藏一隅,守护着汉字的庄重大气。龙塔经幢的古篆,洋溢着汉字的精魂。无论是舞阳还是召陵,无论是临颍还是郾城,漯河这座新兴的食品名城,都在用它厚重的汉字的文化,耀眼地点缀中华文化的天空。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