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王毅敏
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趋势不变。
人们为何要向城市聚集?若清晨或晚上你有到河堤晨练、散步的习惯,就会发现沙澧两河四岸满是散步健身的人们。除此之外,市区内的各个花园、广场都是锻炼、跳舞的大爷、大妈,还有陪着孩子出来消夏的年轻父母们。
市内的公交车规定,60岁至69岁的老人持老年证可半价乘车,70岁以上的老人可免费乘车。
沙澧两河四岸的河堤上隔一定距离就会有一个造型别致的公共卫生间,且有专人负责打扫,环境干净整洁。
每天清晨,散水车、扫地车在整个城市苏醒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繁忙的工作。清洁工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树木郁郁葱葱,花草欣欣向荣。夜晚时分,华灯初上,河岸的霓虹灯把沙澧河装点地美轮美奂,让人流连忘返。
各大超市货源充足,商品琳琅满目,人群川流不息。
勤快的快递小哥能把你在网上购买的物品送到家。
若夏天嫌做饭热,完全可以通过手机在网上叫外卖,人家做好可口的美食直接送到你的面前。
……
这一切都不免让人感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体验过这些便利之后,会越发喜欢城市生活。
城市生活的舒适,不只是上面提到的那些,更主要的是机会多。无论是孩子上学、生病就医,还是工作就业,都比在农村有更多的机会。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才刚突破52%,而我省的城市化率不足46%,按照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要达到75%以上,所以笔者认为,还会有更多的农民会进入城市。
下面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城市化进程的速度:2015年1~9月郑州楼市成交数据显示,按购买商品住宅人员户籍分类,当地购房人群占比26.45%,外地购房人群占比73.55%。在外地购房人群中,本省其他地区(除郑州外)占比65.47%,外省市占比7.89%,其他占比0.19%。这个本地购房者的数据还包括郑州市所属县区的人在内,如果除掉县区,郑州市建成区内购房的数量估计不会超过16%。我市其实也有类似的数据,据市房管局提供的2015年前7个月的成交数据显示,市区购房者所占比例为17.8%,剩余的82.2%都是市区以外的购买者,其中三区乡镇占了35%左右,舞阳占了18%,基本和市区相等,临颍占了9%,剩余的20.2%为外地购房者。
这就是趋势,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农村居民进城的首选就是地级市,因为省会城市房价太高。因此城市化进程的主要任务由三、四线城市承担。
支持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的政策方向不变。
推进城市化建设,尤其是支持农民进城的政策不会变,今后会有更多政策支持农民在城市购房。今年三、四线城市重点就是去库存,不然大量的库存怎么办?鼓励农民进城。
今年很多省份和城市都出台政策鼓励农民进城买房,一些城市专门出台针对农民进城的补贴政策,让更多农民尽早享受到城市发展带给大家的便利。同时中央政府也从政策上、金融支持上给予农民进城以极大的优惠。
之前,办理按揭手续需要开收入证明,一些农民在外务工或做生意,收入颇高,但因为开不来银行认可的收入证明无法贷款。这不仅挫伤了农民在城市购房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城市楼房库存的消耗。从今年开始,部分地方专门由农业银行做政策性支持,拨出专款,以低于正常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扶持农民进城买房,同时对于原来需要的收入证明也给予免于提供的政策。
随着房地产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在三、四线城市买房后将会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就学、社保、养老等政策支持。
所以,鼓励农民进城和支持改善居住条件的政策是不会改变的。
民众由无产者到有产者的趋势不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的生活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欧美、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销售奢侈品的商场,或华人常去的地方,已在大量雇用会说汉语的员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输出国,出境游的人数及花费增长之快让世界刮目相看。同时,人们购买不动产的意愿也更加强烈,许多家庭希望拥有更多的房子,或者商铺。
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有钱就去买房置地”的思想是不会改变的。购买土地由于受到政策限制,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多买房子是每个中国人的愿望,拥有房子才拥有安全感,所以顾云昌会说“丈母娘推高房价”。
由于没有更多的投资渠道,一部分人买房除了用于居住和使用外,还会把买房作为一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