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闻要日今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8月3日 星期

双汇:杀猪卖肉成就世界500强

双汇集团厂区。本报记者 王晓东 摄

■本报记者 杨志有 梁晓峰

夏日的7月,2016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不出人们预料,我国上榜企业在继续保持全球第二、紧随美国的基础上,总数比上年增加4家,达到110家。其中,13家内地企业首次入榜。在入榜企业构成中,除了金融、保险、交通、通讯、能源等行业外,以万洲国际、吉利控股为代表的市场充分竞争行业企业的增多引起经济学家的更大关注。因为,这类企业的增多预示着我国的市场主体地位在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国际化竞争能力在逐步提高。万洲国际的首次入榜更是给经济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样本:这家靠杀猪卖肉成长起来的企业是怎样成为世界500强的?

执着——三十年只做一件事,杀猪卖肉

2014年在香港上市的万洲国际有限公司,原名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的控股母公司。双汇集团是从内陆小城漯河成长起来的一家肉类企业。了解双汇集团的人都知道,这家企业三十多年专注只做一件事,杀猪卖肉。

双汇集团的前身是漯河肉联厂。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产品单一,致使企业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濒临倒闭。1984年,漯河肉联厂由省管企业下放到漯河市,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军人出身的万隆经职工选举全票当选厂长。自此,万隆带领企业开始了艰难曲折的求生之路。

企业发展初期,双汇坚持向改革寻出路、向市场要效益。国外市场强化外贸出口,产品远销苏联、东南亚及港澳地区;国内市场坚持多种经营,杀猪、宰牛、宰鸡、宰乳猪。不到5年时间,双汇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肉类出口基地。1984年到1990年,双汇年销售收入从不足1000万元发展到1个多亿,从亏损到年创利润500多万元,从市政府的包袱企业变成利税大户,成为全省、全国肉类行业改革的典型。

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外贸业务受阻。刚刚突破困境的双汇,再次面临严峻考验。双汇坚持改革求生存、创新谋发展,大胆调整产品结构,引进日本、欧洲、美国先进的火腿肠生产线,实现由生变熟的深加工。1989年,创立“双汇”品牌。1992年,双汇火腿肠问世,当年,产销量进入全国前三强。1994年,双汇与香港华懋集团合资,建设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加工项目。之后,双汇集团先后吸引美国、日本、荷兰、意大利、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6家外资企业与其合作,上马与肉类加工配套的上下游项目,建设了双汇食品城一、二期工业项目,兼并漯河市罐头厂、四川绵阳肉联厂、内蒙古集宁肉联厂等,企业迅速发展壮大。1997年,在“全国最大工业企业最优500强评价排序”中,双汇列107位,屠宰和肉类加工业第1位。

在与外资的合作中,双汇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双汇控股。其中与世界500强的日本火腿和美国杜邦公司的合作,使得双汇集团旗下先后增加30多家合资公司。合资合作的结果,不但使双汇有了充足的发展资金,也开阔了视野,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

1998年,双汇实业5000万A股股票在深交所上市。涉足资本市场使双汇集团具备了强有力的发展资金链,产业链条也从生猪屠宰向前端的牲畜养殖、新品研发,后端的商业连锁、冷链物流不断延伸。

2006年,双汇集团实行战略重组,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双汇集团国有法人股以挂牌价10亿元,成交价20.1亿元,转让给香港罗特克斯公司。双汇集团国有法人股成功转让实现国有资产增值13.43亿元,转让价格是净资产的3.52倍,增值率达252%,创下了当时国内国有资产转让溢价的新高。2007年,为进一步开拓国际业务,实现全球化发展,作为双汇集团和双汇发展的控股股东,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

2012年,双汇集团再次实施并完成国内重大资产重组,把65.5亿元的集团净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实现整体上市,进一步壮大了企业实力和竞争力。2013年,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创下了中美史上最大的并购案,改变了世界猪肉行业格局。

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后的“双汇国际”更名为“万洲国际”,进一步整合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品牌资源和产品体系。2014年,万洲国际整合中、美、欧100多家所属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一家完全国际化的食品企业。

进入“十三五”,万洲国际制定了两个宏大目标,一是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收入各超千亿,二是进入世界500强。(下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