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翰光
市教育培训中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标杆作用,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带动文明风尚传播。
突出行业特点
增强创建实效
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市教育培训中心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充实活动内容,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使创建活动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更有生机和活力。
开展争创“文明科室、文明员工、文明家庭、雷锋岗”专题活动。市教育培训中心通过文明科室、文明员工、文明家庭、雷锋岗的评选,加强自身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建设“文明礼仪好、环境卫生好、工作秩序好、团队精神好、办事效率高”的文明单位,发挥文明单位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该中心通过开展“徒步游沙澧 领略母亲河风采”、乒乓球、跳棋、象棋等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健身意识,增强了全体教职工的体质,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让大家以强健的体魄、振奋的精神积极投身到工作中。
丰富载体
深化创建内涵
市教育培训中心围绕提高干部职工文明素养、提高文明单位创建水平这一目标,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更加注重提高单位的文明程度,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市教育培训中心在单位内建立志愿服务队,从领导到职工都是志愿服务队员,并且根据每位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和星级志愿者认证标准进行星级认定,进一步促进本中心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和质量提高;组织志愿服务人员开展文明交通活动,深入宣传交通法规和交通礼仪,在让职工自己注意文明出行的同时,对个别市民的不文明出行行为进行劝导,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和谐文明的精神风尚;在5月食博会期间开展“美化市容迎食博”活动,通过捡拾垃圾和宣传环保理念,引导更多市民关爱我们的城市,为漯河食博会的成功举办做出自己的贡献;5月底,组织单位职工到市儿童福利院,为小朋友们送去节日的祝福;高考期间,积极响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倡议,参加我市“爱心送考”活动,为考生送方便;7月1日,组织党员志愿者到市教育局干部驻村地——郾城区孟庙镇潘东村进行主题党日“点亮微心愿”活动,为潘东村的发展出谋划策;7月2日,党员志愿者来到友爱街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社区清理积存垃圾、清除小广告。活动的开展提升了职工的文明素养,也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参与热情,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开展“帮扶困难”活动。通过扶老助残、扶贫济困、节日慰问等活动,让全队干部职工参与到帮扶共建、履行社会职责的活动中来,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组织我市名师利用星期日休息时间深入到我市各农村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农村教师带来新的教学理念,促进师资力量薄弱学校的发展。在“全国助残日”,该中心组织干部职工为残疾人开展捐款活动,帮扶需要帮助的残疾人。
精神文明创建是一项长期工作,市教育培训中心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他们并不因此止步。在今后的工作中,市教育培训中心将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文明单位创建质量,丰富文明单位创建内涵,促进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