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艳东 张军亚
8月24日,全市畜牧养殖污染治理百日攻坚启动,在全省率先打响了畜牧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第一枪”。这是我市成为全省生态畜牧业试验示范市后升级提升、打造美丽畜牧的重大举措。
当天,市畜牧局出动20多辆宣传车,兵分五路,深入全市各个乡镇、村庄及各类畜禽养殖场,宣传《畜牧法》、《环保法》等,拉开了全市畜牧养殖污染治理百日攻坚战的帷幕。
敢于担当
规划畜牧养殖污染治理“蓝图”
今年7月份中央环保督察组入驻河南以来,全省畜禽养殖污染的举报案件达280多件,虽然我市没有出现一起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养殖污染案件,但为我市畜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作为以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中国食品名城,我市畜牧业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入增长、农村环境改善、畜产品加工原料保障等一系列重大经济和环境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双汇产业化工程提升行动和美丽生态畜牧业建设工程,3年来累计投入3120万元,对75个生态规模养殖进行了奖补,带动全市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80%以上实现了农牧结合和生态循环。
然而,由于我市养殖业体量大、养殖场数量多,养殖污染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中小规模养殖场的粪污治理措施相对滞后,给美丽生态畜牧业建设带来挑战。对此,市畜牧局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深入全市养殖场所摸排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起草治理方案并积极向市政府汇报。《漯河市畜牧养殖污染治理百日攻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出台,大手笔规划畜牧养殖污染治理“蓝图”,着力培育一批园林式、景观型、生态化 的美丽牧场,力争把漯河畜牧业做强做优,着力从源头上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畜产品安全。
加强监管
助力美丽生态畜牧业建设
根据《实施方案》,我市采取多项措施,打响畜牧养殖污染治理攻坚战。
科学调整划定禁止畜禽饲养、严禁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域;限制规模化畜禽养殖,允许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实行“黑名单”制度,对违规企业进行依法处理或约谈。
扶持引导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重点对通过验收合格的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的生态规模养殖场进行奖补。
积极培育散养密集区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利用试点。力争到2016年底,各县区培育2~3个养殖粪污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试点,逐步解决小散养殖场(户)畜禽污染问题。
在全省率先建设畜禽污染防治智慧监管平台。到今年年底,对全市通过验收的生态规模养殖场,纳入全市规模养殖畜禽污染智慧监管平台。管好120个国家级、省级及双汇产业化工程扶持的较大畜禽养殖企业,管住近2000个小散型养殖场。
即日起到今年12月31日,力争通过百日攻坚活动,推动全市畜牧养殖环保水平明显提升,努力把漯河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生态循环畜牧业建设先进示范市,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漯河建设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