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左素莉
8月23日上午,走进位于衡山路上的几家饭店,记者看到,店里干净整洁,餐桌上、地面均没有垃圾,墙上挂着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店里配备了防蝇门帘、灭蝇灯、捕鼠笼。
召陵区翟庄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伟告诉记者,辖区内的“七小”门店以前普遍脏乱差、证照不全。“创卫”开始后,办事处联合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深入开展“七小”门店整治,持续开展“七小”门店攻坚提升行动,帮助商户办理证照;办事处出资为辖区内598家“七小”门店配备了“三防”设施,并要求商户一天多次清扫,保持店内整洁。目前,辖区内“七小”门店规范干净,焕然一新。
八一路只有300米,却有34家“七小”门店,以前,普遍存在环境卫生差、店外占道经营、违章搭建严重等共性问题。天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献刚告诉记者,整治开始后,办事处统一制作了“七小”整治标准牌、“七小”制度牌,免费送给商户悬挂;对达标店奖补“三防”设施资金,对样板门店奖补装修资金,统一采购防蝇门帘、灭蝇灯等“三防”设施,安装到“七小”门店。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对未办、过期、丢失的证照,统一进行办理。经过整治,目前,八一路上34家“七小”门店全部达标。
位于八一路上的任孬热干面店主范小雨对记者说:“整治后,店里环境好了,来吃饭的也多了。以前不理解‘创卫’,现在感谢‘创卫’。”
民主路以前是“创卫”老大难,出店经营、私搭乱建等现象多。源汇区顺河街办事处“创卫”办主任吕广华告诉记者,“创卫”开始后,办事处工作人员逐门店宣传整治标准,拆除了违章建筑,饭店前灶后厅改为前厅后灶;办事处还出资为门店更换了门头,对困难商户免费提供“三防”设施,对特别困难的商户提供扶持资金。现在,民主路上的67家“七小”门店全部达标。
记者走进民主路一家餐馆,看到店里非常干净,“三防”设施、消毒设施齐全。一位用餐的市民告诉记者:“进到店里,第一印象就是干净,用餐也格外放心。”
走进位于moco美食街的几家饭店,记者看到,所有饭店不仅干净规范,还有一个特点是厨房和就餐区是用玻璃隔开的,前来用餐的人能清楚看到厨师的操作过程。郾城区孟庙镇副镇长王广府告诉记者:“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孟庙镇引入了透明厨房。这些店都是新开业的,我们超前介入,超前服务,告知商户证照咋办、厨房咋装,让商户省心省钱。店里所有标识、捕鼠笼等,都由政府买单。”记者在黄山路北段一家饭店看到,厨房还安装了监控设备,顾客通过大屏幕能够看到自己所点菜的烧制过程。一位就餐的市民告诉记者:“我点了一份鱼,在大屏幕上看到厨师宰杀的是一条活鱼,不用担心用死鱼冒充活鱼了。”
记者了解到,从2015年开始,我市深入开展“七小”门店整治,经过不懈努力,全市6900多家“七小”门店大部分做到了证照齐全、亮证经营、制度健全、设施完善、卫生合格,各方面均达到了国家有关规定标准,以崭新的形象亮相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