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一般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g/L就会出现贫血。
贫血有哪些表现呢?一旦出现贫血,全身各个系统就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头痛、头昏、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小儿贫血时哭闹不安、躁动甚至影响智力发育。2.皮肤黏膜:苍白、黄染、瘀斑和紫癜,皮肤粗糙、缺乏光泽,甚至出现水肿、溃疡,毛发干枯、指甲变平(匙状甲)。3.呼吸循环系统:贫血严重时,出现心悸、气喘、心率加快,活动后加重,甚至出现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4.消化系统:消化功能减退,腹胀、异食癖、口腔炎、口角炎、舌炎、舌萎缩、牛肉舌、镜面舌等。5.泌尿生殖系统:引起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男性特征减弱、女性月经异常等。
如何才能早发现贫血呢?如果发现自己有上述表现,尽早到医院就医,首先化验血常规,明确有无贫血及贫血的严重程度,是否伴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明确贫血的基本分类,必要时再做骨髓及其相关检查,明确病因、确定诊断。
贫血有哪些类型呢?常见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性贫血等。其中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大多为轻中度贫血,而再障和骨髓性贫血多为重度贫血,也就是说良性贫血多为轻中度贫血,恶性贫血多为重度贫血。
专家链接
袁淑云,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漯河医专二附院内四科主任,主任医师。
发表国家级论文20余篇,获漯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五项。曾先后在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进修学习,擅长血液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熟练的诊治各类贫血和出血性疾病,掌握了各型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化疗方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