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9月13日 星期

“六大交通”凸显我市枢纽地位


■本报记者 王 智

通讯员 曹 明

全省唯一一条一级公路S238常付线漯河至周口段、S220七蚁线、G107、S241石南线、S330逍白线和京港澳高速等一大批交通建设项目的相继实施,架起了漯河经济发展、百姓幸福的桥梁;285台城市节能环保新型公交车、26台城际纯电动环保大巴集中上线,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出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61公里,改造客运班线68条,全市53个乡镇、125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车,彻底打通了全市道路“主动脉”和“毛细血管”,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网畅通。发挥漯河在中原城市群城际交通网中的枢纽作用,强力支持河南自贸区建设。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市交通运输系统提出了‘六大交通’(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法治交通、服务交通)建设目标。截至目前,全市交通运输建设项目投资已累计超过23亿元。”近日,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项瑞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综合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行业管理规范有序,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六大交通”建设目标初见成效,有力配合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项重大攻坚任务,为我市富民强市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综合交通建设奠定我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积极做好路网规划调整工作,把我市干线公路由“两纵两横”调整为“六纵七横”,编制完成了《漯河市2013-2030年农村公路路网规划》。相继完成S220七蚁线、G107、S241石南线、S330逍白线和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境内路段的改(扩)建工程。全力推进全省唯一一条一级公路S238常付线漯河至周口段改建工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61公里,改造危桥31座。船舶运力发展到30万吨,实现历史性突破,沙颍河航运复航工程漯河到周口段已经具备通航条件。龙江路综合公交场站、漯河高铁汽车客运站等三个公交场站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初步构建了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联运、内捷外畅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流转。

智慧交通建设实现交通运输信息有效共享

积极运用“互联网+”科技平台的新模式,扎实推进我市公路枢纽信息化平台建设,以综合交通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支撑,整合全市交通执法、道路运输、航运、物流、从业人员管理、联网联控便民服务等信息资源,实现了交通运输信息统一采集、综合管理、有效使用,促进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有效共享。全面建成的全市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和开通的“12328”交通运输服务电话,进一步加强了对运输市场和城市出租车的远程监控管理。车辆二维码管理系统和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相继投入使用,全市二级以上客运站全部实现网络售票,进一步强化了省际、市际和旅游客运管理。投资400万元安装了GPS智能调度系统,投资500万元安装了公交IC卡系统,(下转2版)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