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海波
去银行办理非现金业务,是老老实实叫号排队等待,还是自己到服务终端上直接办理?在目前的情况下,去银行办理非现金业务怎样才最省时、最省事呢?9月8日,中国工商银行漯河分行(以下简称“漯河工行”)举办的“媒体进工行,体验智能化”活动让记者好好体验了智能银行的安全、方便、快捷。
三分钟办卡
在漯河工行铁东支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感受下自助办卡。只需在智能终端上轻轻点击,阅读办卡协议、刷身份证、填写相关信息并确认,系统会自动推送信息至银行大堂经理的手持平板电脑上,大堂经理会立刻到智能终端旁,对自助办卡的记者进行信息比对和现场身份核查,完成后机器“吐”出一张小票。记者持小票来到旁边的产品领取机,马上就领到了自助办理的银行卡、电子密码器、U盾。整个自助办卡过程仅用时3分钟左右。
“像这样的办卡业务,在柜台上办理的话需要15分钟左右,需要十几道手续。通过我们的智能银行办理只需要3分钟左右,可以把效率提高大约3倍左右。”这位大堂经理告诉记者,有了这些智能设备,银行能更加快速地办理各项业务,客户办理业务也更方便、快捷、安全。
随后,记者拿出自己以前办理的工行银行卡,在智能柜员机上向新办理的卡上转账1000元,一分钟左右就办理完毕,非常方便、快捷。
服务大创新
“我们从去年开始智能银行的建设,大家现在看到的漯河工商铁东支行智能银行是我市第一家智能银行。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在全市范围内一共建成了13家智能银行。智能银行的出现,使银行服务模式得到了极大的创新。”漯河工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陈建国对记者表示,这种服务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三大转变上:由“员工操作”转向“客户参与”;由“客户围绕柜台转”转向“银行工作人员围绕客户转”;由“业务处理为中心”转向“以客户服务为中心”。
以前到银行办理业务,都是在门口叫号机上拿个号,然后就排队等着叫号。这样的模式虽然比较公平,体现了先来后到的秩序,但记者自己的感觉是,一看前面还有十几个、二三十个人在排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轮到自己,干脆不办了,以后再说。
现在有了智能银行,90%左右的非现金业务都可以办理,这样极大地方便了像记者这样接触新鲜事物比较快,对新事物接收能力比较强的银行客户。如果对使用智能银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银行的大堂里有好多位被科技“解放”出来的柜台人员充任的大堂经理,随时向他们提出疑问,随时得到解决。简直方便极了。
城市智慧化
刚刚结束不久的G20杭州峰会,让杭州的城市智慧化建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互联网+”的今天,城市智慧化建设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无疑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家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的商业银行,在同业中率先打造银行智能化,以“全程智能、全新服务”的全新形象展现在广大客户面前。漯河工行也充分依托总行强大的“大数据”和“大信息”平台,大力开展智能银行网点建设。在“互联网+”时代,智能银行的推广和发展,对城市智慧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探索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