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9月18日 星期

你如此犀利,却也如此亲切


■黄晓杰

不经意间,我在学生桌旁的纸箱里发现龙应台的《野火集》,也是在不经意间随手一翻,便决定要读一读。我读了一遍更觉喜不自胜,借读已无法满足己欲,索性网购了一套。品赏玩味此书,竟觉回味无穷 ,欲罢不能。

我很早就听说龙应台和她那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只可惜那阵子学业繁重,找来一读觉得是浪费精力,彼时她可悲的论调阻挠了我一次心灵的悸动,遗憾之极。时间久了,遗憾之感竟也淡了。可喜的是,因缘际会,空谷足音随心而至,余音久绕,涟漪四拨!

《野火集》展现了一名女作家笔锋犀利、一语中的的批判风格。这样的文风是我所欣赏的,针砭时弊的直率,让人内心酣畅,让人拍手叫绝。那无病呻吟的做作文风在《野火集》面前只能是自惭形秽。我很难想象一位怀着身孕的母亲能有如此理性的呐喊,能有如此家国情怀。也许有人会说,她的文章里看不到美好,可我却说,她流露的美好无人能及,因为她是一位身怀六甲的母亲,因为她有最深的爱,所以她不是在哗众取宠地“颂”,而是爱之切地“批”。她希望这片天地因为她勇敢的“批”可以有所改观,民主的进程因她的“不满”而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因为爱,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爱,所以她才如此在乎,在乎也如此犀利!

母亲,这个称号在犀利作家龙应台的身上竟也如此亲切,《孩子,你慢慢来》和《亲爱的安德烈》道出了这一特质。

看了《孩子,你慢慢来》,你不得不佩服龙应台在亲情面前竟也可以这样细腻、这样柔情、这样耐心、这样挣扎,世间的任何威权也奈何不了她批判思想的“张狂”,独独在儿子面前她才有所“顾忌”,“顾忌”得内敛而又温和。在这里,她的笔可以弹出如此轻柔的弦音:你仿佛真的听见“小河的清水流着凉凉的声音”,你仿佛“看见一道古旧斑驳的小木桥横枕着悠悠的流水”;在这里,她的笔也可以淌出低到骨子里的呐喊:你仿佛品味到她无奈的诉说——“婚姻幸福的另一面无可避免是个人自由意志的削减”。她怎么对两岁的人解释:这个世界在歌颂母爱、崇敬女性的同时,拒绝给予女人机会去发挥她作为个人的潜力与欲望?在这里,她仅仅是一位母亲,远没有《野火集》能带给你那么多沉重的思考,她如同唠家常的母亲,唠出她最美好的爱,不专制、不教条,很阳光,让儿时的安、菲玩出童年的情怀,玩出成长的锋芒。

做了母亲,我寄希望于给儿子好的引导,所以看了一些育儿书籍,总觉太模式化,而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让我为之震撼。一个母亲宏观的引导、感同身受的理解、启发式的开解和叩问远胜于抱着走的呵护与溺爱。而《亲爱的安德烈》也让我明白,沟通与交流是最好的教育。正如龙应台所说,“虽然我们心中有爱,但是爱却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她不愿冻结,所以才有了这本作品。全书饱含母子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也让我们了解更多的异域文化:关于安对“国家归属感”的剖析,我似乎更加明白,德、日对法西斯的暴行为何有截然相反的态度;关于“玩”的对比,我对龙应台的看法频频点头,她认为“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关于“香港缺少文化”,个人认为母子三人的争辩折射出中西文化特质中的快、慢。中国人追求“快”的文化,是因为经济腾飞的催化作用,西方人追求“慢”的文化,那是工业革命后富足的经济享受和西方强烈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促成的。关于“平庸”,龙应台认为儿子是否快乐对她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她觉得是否快乐取决于个人是否有成就感和尊严,只有选择有意义的工作才可以给你带来成就感,而选择的工作同时可以给你时间,你就会有尊严,当你为自己找到心灵安适之所,获得了快乐,“平庸”这个词也就毫无意义了。如此让人心服口服的诠释足以证明作家对语言把控的力度。

因为实在无法抑制内心的悸动,我每次都会趁孩子睡觉的间隙拜读龙应台的这几本作品。我在尚且未看《目送》的情况下便不可遏制地想写点感想,一则它确实触动心灵,二则我害怕这深深的触动流失在时光里。我总觉得未能直抒胸臆。语言啊,你何时能让我感觉不再那么苍白?可是话说回来,倘若我的语言也那么有力度,驾驭语言也那么游刃有余,我岂不成了作家吗?

作者单位:漯河二高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