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志有 谢晓龙
在漯河工业经济发展的历程上,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实干者的坚守与辛勤给这座城市带来无限荣光。
2016年7月20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双汇母公司万洲国际首度入围《财富》“2016世界500强”,成为中国唯一一家上榜的食品企业。
消息一经发布,无论是网友还是市民,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为双汇和漯河这座城市倍感自豪。因为这代表着一种实力和形象,既是漯河的骄傲,更是河南的骄傲、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骄傲。
双汇是榜样,是形象。从漯河走出来一个双汇,带动了一批产业、带红了一座城市,增添了活力和魅力。
工业强离不开有实力的企业,城市兴需要一批产业带动。近年来,为加快推动工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切实增强全市工业整体竞争力,我市深入推进工业优化升级重点工作,主动攻坚、深入攻坚、持续攻坚,推动食品、盐化工等优势产业越做越优、越深、越精;加快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我市建成全省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交易基地、全省重要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扶持壮大骨干企业,培育一批支撑力、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群体,提升和优化我市工业企业发展格局。
精力向中心集中,人员向一线靠拢,财力向主业倾斜。几年来,我市推动工业经济加快转型、提质增效,增强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产业规模发展壮大,攻坚发展带来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工业1351工程”发力
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为加快全市重点企业培育,全面完成工业优化升级攻坚任务,从2014年开始,市政府决定组织实施“工业1351工程”,即用3年时间,做好10家市直企业扩张升级,抓好30家骨干企业提质增效,推动50家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带动100家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工业1351工程”实施两年多来,我市着眼企业发展实际,制订具体的支持服务措施,派出企业服务团,一企一策,精准解决问题,针对性支持培育,加快两化融合,企业家发展信心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稳中向好,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由于“工业1351工程”精准发力,我市工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实现了平稳增长,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列。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641亿元,同比增长10.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83亿元,同比增长10.2%,居全省第5位;实现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9.2%,居全省第4位。我市工业各项主要指标增速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2015年,纳入“工业1351工程”的190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50亿元,同比增长13.4%,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3.2个百分点。(下转2版)